从2014年开始,无人机成为市场上的投资热点,部分初创企业得到了资本的认可,发展成行业的寡头。在资本市场的追捧下,无人机市场大热,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涌现,以及各方巨头的进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面临“千机大战”的局面,一场市场大洗牌在所难免,那么未来无人机市场该如何发展呢?
2016年无疑是市场进入白热化的一年,这一点在消费级产品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品形态趋于标准化,细分市场开始出现,行业应用级无人机也发展迅速,其中植保无人机市场快速崛起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个体无人机植保服务商进入这个领域。
植保行业泛起了一股新热潮
和低迷的大众消费市场相对,针对农业的植保无人机市场正在孕育爆发。2016年是植保机器开始高速增长的一年,无人机植保技术在未来也会越来越重要。
植保应用算是无人机行业的一个刚需,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植保机械的普及程度并不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植保机械行业投资分析报告》的分析,当下我国大多数农业经营者使用的植保机械中,小型喷雾剂以及手动机械仍旧占据着重要的比例。其中,背负式施药机械与手动施药机械在我国植保机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53%和93%,而拖拉机悬挂式植保机械的比例就更低,还不足1%。
随着植保无人机功能的不断完善,推广速度的不断加快,市场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在未来农业种植走向规模化,为了完成高标准的农田植保工作,植保无人机将会成为一个中坚力量。
热潮下的冷思考
植保无人机:服务才是硬道理
我国18亿亩的农耕面积,并不是几家无人机植保服务商就可以覆盖的。各植保无人机公司也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完善了产品租赁服务和保险服务,吸引到众多的个体商家加入进来。以天鹰兄弟为例,天鹰兄弟已在建立14家分公司,通过集团总部搭建一个无人机技术与服务的平台,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指导和商业运营与品牌推广,各地合伙人负责本地化运营。这样下沉至各省市,努力实现四个“本地化”服务,即:服务本地化、销售本地化、售后本地化、培训本地化,能及时对接客户、处理售后服务问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耽误农时,以确保植保作业正常开展。
此外,植保效果可靠不可靠,服务好不好,植保飞手的专业性和业务能力也很关键。不过,对任何新兴行业而言,人才问题都是行业发展初期无法逾越的障碍。业内人士估算,到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从业人员将达到40万,对飞手的需求量也将快速增大。在市场还小时,它们尚能够维持供需平衡,后续则需要各方在飞手培训方面共同出力。
虽然植保无人机行业正发展迅猛,但行业内问题依旧不少。不管是在完善喷洒技术方面还是在完善好服务流程等方面,需要植保无人机企业在2017年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