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从会上发布的信息来看,今年及今后数年我国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市场去政策化速度将大大加快,小麦、玉米等品种的生产、收购、流通、最终消费,特别是价格的涨跌等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综合会议信息综合分析,小麦、稻谷的收购价政策的取消时间,也可以说收购政策的完善推进速度超出市场预期的概率很大,而在已经实施了价补分离政策的玉米市场,为了去库存,不但要继续在产区调减种植面积,同时要为消费找到新门路,扩大燃料乙醇产量和使用区域将对玉米价格形成重大利多影响。另外,鼓励加工产品出口、把握好进口、坚决打击粮食走私、引导销区企业多用产区的粮食等又将对市场供应渠道、物流方向、运输成本、价格涨跌等形成长期作用。
10多年来,我国在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几乎所有的粮油品种市场均实施了收购价政策,政策实施后,初期的确保证了农民收益,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随着政策的持续实施,其对市场也产生了很大的不良作用,最终造成库存高企、价格居高不下、供应与需求脱节、财政不堪重负、市场机制完全失灵等不良后果。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减少进口粮油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等,农业供给改革今年将得到推进行,大宗粮食市场将首当其冲,今年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发布的信息表明,大宗粮食市场在今年及今后数年将出现重大政策调整,预计相关粮食品种价格将波动频繁。
一是小麦、稻谷市场有望出现更加市场化的改革。
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扎实有效推进收储制度改革。价格机制和收储制度不改革,农民生产的粮食“照单全收”,就不会有动力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品质,结构性矛盾也就缓解不了。
据了解,今年及今后数年,有关部门将在从改革玉米临储政策入手后,在玉米价格改革已初见成效的基础上,下一步将积极研究完善小麦、稻谷收购价政策,将力争早日出台相关政策。这将是继1993年粮改、1998年粮改、2004年粮改之后,粮食行业的又一次重要改革,而且是更加市场化的改革。
由于小麦、稻谷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事关口粮问题,估计有关部门在进行这两个品种市场的政策调整时,会在增强整个政策的灵活性和弹性上下较大功夫,会合理调整收购价水平,会做到既要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又要防止产量、价格出现陡升陡降等问题,将做到不但不影响农民收益,而且也不会影响整个粮食生产的稳定。
从当前小麦与稻谷市场的供需面情况分析,长期以来,国内较为缺少优质强筋小麦、高品质稻谷如粳稻的供应,需求企业不得不从国际市场采购,而普通小麦、籼稻等供应过剩较多,但在收购价政策持续实施的情况下,国内小麦、稻谷市场基本不存在品质价差与产地价差,一个价的态势让这两个品种的种植结构等固定化,供应与需求等是脱节的。如果今年及以后有关部门对收购政策进行大的调整,那么小麦、稻谷市场将出现较多的介入机会。
今年,小麦、稻谷市场仍实施收购价的政策包括价格等信息已在去年公布,在新形势下,这些已经定下来的政策会不会调整?如何调整等很值得投资者关注,一旦调整,市场肯定会有大变化,如由于政策调整,玉米价格在2015年10月初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在2016年全年均出现了大幅涨跌,市场购销也十分活跃,同时还令玉米替代品进口市场发生了巨变,让玉米深加工业布局等发生了转移,更值得关注的是大连玉米、淀粉期货市场一下子火爆了起来。投资者不要忘记,在早籼稻期货刚上市时,由于没有收购价政策实施,早籼稻期货市场日交易量是数百万手。
二是加快玉米市场去库存。
据了解,今年粮食主管部门等将综合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一系列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玉米市场去库存工作。
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做好扩大燃料乙醇产量和使用区域工作,要深入研究探索消化玉米库存的新门路,要结合发展产业经济则加大力度支持玉米加工转化。
近两年,国内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猛,尤其是资本在东北玉米产区投入十分庞大,资金投入量令人吃惊。例如:在东北的一些地区,部分资本机构动辄投资建设的粮库库容就达数十万吨,玉米年加工量更是数百万吨。预计随着玉米市场的完全放开,以及去库存化措施的陆续出台,玉米市场产业格局将发生大改变。
2015年,我国进口玉米与玉米替代品数量高达数千万吨,进口大麦、高粱、DDGS、木薯粉等充斥国内饲料原料、酒精加工原料等市场。2016年1-11月,我国进口玉米与玉米替代品数量仍接近3000万吨,这十分不利于国内玉米市场去库存化。
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在协助有关部门在鼓励加工产品出口的同时把握好进口,坚决打击粮食走私,尤其是沿海沿边省份的粮食部门,要引导企业多用主产区的粮食。
如果今年国内玉米与玉米替代品进口市场,出现类似于近年来白糖进口市场所实施行业自律措施等,加上严格打击走私,那么将为国产玉米腾出较大的市场空间。
提醒投资者注意,做好扩大燃料乙醇产量和使用区域工作很值得关注,一旦有政策出台,很是有利于玉米价格止跌回稳,因为这个产业消耗玉米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