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互联网+”:填补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空白

   2017-01-11 农民日报杨久栋 何烨5560
核心提示: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经营一家服装店的金老板如果有一车急货要运往附近乡镇的话,按照以前的做法,他会逐个给熟悉的货车司机打电话,可越是着急越不容易找到运货的人。要么有的司机已经出车了,要傍晚才能回来,要么有的嫌乡镇的路不好走,加钱也不乐意去。金老板着急却也无可奈何。而在不远的一个乡镇市集上,货车司机朱卫强正蹲在路边趴活,半天也没有生意。
  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经营一家服装店的金老板如果有一车急货要运往附近乡镇的话,按照以前的做法,他会逐个给熟悉的货车司机打电话,可越是着急越不容易找到运货的人。要么有的司机已经出车了,要傍晚才能回来,要么有的嫌乡镇的路不好走,加钱也不乐意去。金老板着急却也无可奈何。而在不远的一个乡镇市集上,货车司机朱卫强正蹲在路边趴活,半天也没有生意。
 
  有没有办法让互相不认识的金老板和朱卫强“接上头”,就像城市里已经司空见惯的“滴滴打车”和“顺风车”那样,为供需双方架起一座讯息沟通的桥梁。随着“互联网+”创业风潮兴起,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把目光转向了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谁来填补“最后一公里”的空白?谁能抓住“互联网+‘三农’”的创业机遇?
 
  “互联网+”: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都对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农村公路“村村通”,农产品绿色通道贯通,一些物流企业到县城安营扎寨,条件好一点儿的农户买上了家庭汽车。这些覆盖城乡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的基本建成,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
 
  然而,基础条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农村物流问题已经解决,硬件再好仍然难掩“到县到镇不到村”的尴尬。而农村居民居住分散、货物价值相对较低、流通运距长成本高,这成为农村物流全线贯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一些物流分支机构难以下沉到乡村,农业生产资料、农村生活用品调入难与农产品调出难的双向流通困境始终存在,在这“最后一公里”上出现了不少断头路、“疙瘩结”。
 
  也许是机缘巧合,远在北京的80后小伙儿蒲繁强发现了创业商机。他去农村跑了两周,发现农村物流服务发展较慢,而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却在大踏步向前走。正是这种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让蒲繁强看到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前景。2015年4月他成立了“乡村货的”,作为一个基于资源共享的平台,“乡村货的”让货主和车主在网上接上了头。
 
  在“乡村货的”APP上,货主可以输入运送地点、货物数量,“乡间货的”会给出参考价格,并自动匹配适合的司机。短短几十秒钟,车主就可以找到司机了。如果还需要搬运或者线路发生变化,双方还可以自行协商、自主议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