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总体思路。在改革总体思路的框架下,江苏宜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准确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调结构,应相对稳定与积极调整并举,避免大起大落、剧烈波动。提品质,应重点提升食品品质“短腿”。促融合,薄弱环节是一产与二产的融合,即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这始终是江苏待补的“短板”,也是江苏农产品出口业绩与农业大省地位不相称的主要根源。去库存,关键是实现粮食顺价销售。降成本,应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补短板,应着力于五个“提升”: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升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优质保障体系。
针对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系列挑战,结合近阶段改革的重点任务,当前推进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三个方面整体推进,综合施策。
1.深化农村改革
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激励机制。农村人口和就业格局发生重大改变,这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时间窗口,有条件的地区应率先积极探索进城落户农民的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以建立宅基地和农地承包权退出制度为契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户籍迁移障碍,实现宅基地和农地承包权退出与户籍迁移之间的无缝对接。主动退出的农户除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外,要享受与城镇相关的就业扶持和平等的社会保障。让有条件的农民“能退出”和“想退出”。
大力推进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建设。支持各县(市、区)依托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或其他交易平台,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切实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信息监测,为完善政策、指导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促进农业生产和服务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跨地区联合发展。把农业生产的组织职能交还给社会组织,大力扶持和促进各类农业生产和服务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的发展,鼓励和促进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跨地区联合发展,使它们逐步承担起农业生产组织者的职能,从整体上快速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2.加大绿箱补贴
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和强度。农业补贴政策日趋绿箱化,成为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之一。在巩固发展主要种植业保险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养殖项目、农业保险,增加农业保费补贴品种,加大主要农产品保费补贴,大力发展非政策性农业保险。
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坚持把农田水利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的重要基础,加强防洪排涝和水资源配套工程建设,以灌区改造、圩区治理、山丘区水源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加快三产融合
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扶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结合当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研制全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阶段性发展规划及各地区的发展规划,制定出台相应的财税等激励和扶持政策,既要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又要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筹建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虽有综合生产优势,但并未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和出口创汇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对薄弱,是形成江苏这一落后局面的重要原因。建议分别在无锡、南京、盐城、徐州各建立一个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并逐步形成各自的农产品加工研发特色。
健全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标准的制(修)订与推广,健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着力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逐步推进乡镇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建设,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检测网络“上下贯通、运行、数据共享、支撑有力”。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信息化村镇建设,努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自营农产品网上销售,鼓励企业和公益性机构通过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免费信息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