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75岁的农业科学家赵亚夫:脱贫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一件事

   2017-01-13 人民网5500
核心提示:午后,赵亚夫熟门熟路地走进杜中志家,绕到屋后看了一眼,老杜媳妇正在后门杀鹅,白白的鹅毛已经在地上堆了一小摊,灶台上的大锅
    午后,赵亚夫熟门熟路地走进杜中志家,绕到屋后看了一眼,老杜媳妇正在后门杀鹅,白白的鹅毛已经在地上堆了一小摊,灶台上的大锅里翻滚着开水,用来烫鹅血。
 
    老杜见他,连忙将他让进了侧屋,倒了开水,泡了茶,两个人聊了一会儿闲话。
 
    “我想多养点鸡跟鹅哦。”老杜说,笑嘻嘻地,脸上的纹路全部皱起来。
 
    赵亚夫猜得到他是看了谁家的养鸡场,动了心思:“不行的,他们家你比不了的,他家地方大,50亩地,好养上千只鸡的,你这里要控制,不能超过500只。”
 
    “是嘛。”老杜应和着,好像并没有被说服。
 
    赵亚夫说:“我算过的,他们家一只鸡蛋只要4毛的成本,你这里做不到,因为养多了,鸡容易死,就要打药了。你这里禽流感的疫苗打过了吗?”
 
    “还没有。”老杜说。
 
    “那个规定要打的。其他药不要打,让鸡在桃树林里捉虫子吃,你养多了鸡和鹅,底下草和虫子就被吃光了,到时候你还要买饲料喂它们。”
 
    “是嘛,还是不能多养啊。”老杜有点惋惜地说,但不再坚持了。
 
    “你不要心急,现在我们养出来的鸡和鹅比人家的好,客人都说好吃……”
 
    赵亚夫很坚定。这是他苦心孤诣在戴庄村维持的有机农业的一部分:用桃树林、散养的鸡和鹅以及专门引进的草种,组合成一个不需要饲料、不需要农药、几乎没有虫害的低地生态系统,产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同时还能改善土质和肥力。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尊重科学,严格选用农作物和家禽的品种,同时还要控制好配比,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
 
    戴庄村的村民们也时常被多挣一笔的远景诱惑着,想要打破这个节奏,但他们都很信任“赵主任”的话。赵主任说不要做,那就不去做了。
 
    这份信任,是今年已经75岁的原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亚夫,用退休后的十余年时间,在江苏镇江曾经最贫困的村庄——戴庄一点点建立的。
 
    一位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农业科学家
 
    大伙一般都用“赵主任”称呼赵亚夫。这是他退休前级别的身份,但其实他自己更看重的是另一个身份: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这个身份更接近他的气质,和他内心的定位:一个重视三农问题、致力于改善农民生活的农业科学家。
 
    出生在城市的他,因为报考志愿时的阴差阳错,去了宜兴农林学院,没能实现自己年少时期的理想,成为一名铁肩担道义的记者,而是成为了“离农民最近的人”,从此开始了近60年的三农生涯。
 
  1982年,他去日本进修,带回来全中国批20棵草莓苗,还有满满13箱的农业技术书籍,靠这些带出了一大批万元户,村民们管自己盖起来的小楼叫“草莓楼”。
 
    赵亚夫工作的这一带,就是的茅山革命老区。其中镇江市所辖区域的70%以上都是丘陵山区、岗旁坡地,这种地形土地贫瘠,易涝易旱,水利条件差,农业条件极为不利。然而赵亚夫发现,在日本差不多纬度、同等气候条件的丘陵地带,农业却发展得欣欣向荣。
 
    他此后24次赴日,从农牧品种、农业技术到管理思路一点点交流、引进,培养出10多名、省、市劳模,组建了省内的农业科技服务团队;又本着“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自学了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组建农业合作社,一条龙服务地将数万农户送上了富裕之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