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春之际,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在农机配套动力领域领头企业的------一拖(洛阳)柴油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游海。
一拖(洛阳)柴油机有限公司总经理游海
记者:游总好!能先介绍一下2016年国三切换后的情况吗?
游海:各位好!大家都知道,作为央企,肯定要积极响应的号召,为打造宜人环境而努力。农机切换国三排放后,我们也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必须按期切换国三产品,另一方面,也是对整个企业的运营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包括技术体系、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外部服务备件保障体系等,都面临很大的系统升级压力。虽然前期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但面临实际市场的验证大考还是不免有些忐忑。好在是通过大量的前期市场验证,说明我们的努力方向还是正确的。2016年,仅在农机配套领域,我们就有近40000台国三产品进入终端市场,保守的看,有超过30000台的主机产品经受了夏收、秋收两季的作业考验。从反馈情况看,市场已经接受了我们的国三产品。
记者:您提到了前期的市场验证,能介绍一下具体的验证情况吗?
游海:实际上,系统的验证工作在2014年已经陆续展开。当时我们准备了三种技术路线,并根据市场的应用情况在不同的区域市场中分别展开。2015年环保部确定最终路线后,我们又根据实际市场的需要对技术路线重新进行梳理,并从年初开始,通过东方红、东风等国内品牌,约翰迪尔、青岛乐星等国际品牌的主机平台进行大规模的田间作业验证工作。其中最为严苛的约翰迪尔验证,持续进行了超过1500小时在不同气候环境中的验证作业。2016年春耕伊始,又通过新疆、东北的验证作业,积累了海量的原始数据,这些都为量产后电控系统的标定打下了坚实的技术数据基础。因为有了前期的扎实工作,才有了我们后期敢于大量推出国三产品的底气。
记者:那么,确定当前技术路线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
游海:环保部的路线确定以后,在具体的路线选择上到底推电控单体泵机型还是共轨机型,我们的想法是一定要根据实际市场的需要。对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基层客户调研。结论就是:共轨机型肯定是最终的方向,但是在当下,电控单体泵机型无疑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大家都知道,这些年农机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基层客户的应用水平、产品后期的保养维护水平与产品的进步并不完全匹配,需要通过一定阶段的过渡两者才能逐渐吻合。所以,比较之下,电控单体泵机型在对燃油品质的适应性、维护保养的经济性、使用习惯的继承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这几年农机作业的效益逐年递减,后期的维护保养成本如果过高,势必进一步影响客户的收益。举个例子说,电控单体泵机型的柴滤系统维护成本不超过200元,共轨机型就要500元以上。由于油品的影响,喷油器的维护成本差距就更大了,单体泵机型客户可以自行维护,每支成本不超过100元。共轨机型呢,客户自己没法维护,专业维护成本每支要在500元左右。所以综合考虑以后,我们接受了来自市场的声音,选择了推出电控单体泵机型。当然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向市场供应共轨机型。
记者:相比共轨机型,你们的单体泵机型有什么技术上的优势吗?
游海:刚才已经说了。我们在最初确定国三机型的技术路线时,就把单体泵机型和共轨机型平行同步推进,并已经具备同时上市应用的条件。从市场经验来看,客户端的技术应用实现代际跨越并不总是一件好事,客户的认知水平是决定产品应用的前提条件。企业向市场推出什么产品,一定要依据能用、够用、好用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只有能够适应客户需求的产品才是当下的产品。
选择推出单体泵机型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在两种技术路线产品的对比验证过程中,单体泵产品从燃油经济性、使用可靠性等方面毫不逊色,而且在中低转速下的扭矩输出更线性一些。这能够保证农机在作业时,有着更好的克服大阻力的能力。这些实际上都是把前期验证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经过分析后,集成固化到ECU中,使发动机具有一个能应对不同作业环境需要的聪明的大脑。这个优势,是我们的秘笈。2016年的秋收期间,无论是在安徽、河南、山东,还是在东北、内蒙、西北,单体泵机型都通过了市场应用的大考。
记者: 国三产品推向市场后,你们做了哪些准备呢?
游海:诸位都知道,多年来我们的市场网络系统都是紧贴客户需求建立完善的。近700家终端服务站、300家配件专营网点、20个配件中心库,再加上20个驻外服务中心,这些资源,构成了我们基本的市场神经元系统。
在国三产品推向市场前,从2015年开始,我们就着手提升服务站的服务能力,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理论结合实际,一切从实战出发锤炼服务站。2016年国三产品进入市场后,在春耕、夏收、秋收三个季节,又投入巨大的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这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又一个核心要素。
另一层意义上,我们的企业宗旨就是你能够为市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市场就接受你到什么程度。从产品制造开始到终端的客户服务,都是这个理念的延伸。
记者:现在环境的压力这么大,可以预见国四会很快到来,请问你们做了哪些准备?
游海:今年的1月11日,和德国博世公司合作的基于非道路国四机型的项目正式在无锡点火,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和博世的合作,提升在农机领域的应用水平,并进一步引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实际上,在国三项目启动时,对于国四机型的研发就同步开始了。多年以来在非道路应用领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累,这些是我们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也是能够很快将产品投入应用的重要原因。当前,匹配国四动力的主机产品已经在进行广泛的市场作业验证,从作业验证情况看,达到了设计要求。在多个技术层面上甚至高于我们的预期。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在国四切换日期发布以前,就提前做好一切准备。
记者:从您的一番话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所具有的强烈责任感。那么,在农机领域的领跑,你们靠的是什么?
游海:简单总结一下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我们是立足于农机行业,是农业养活了我们,我们有责任把的产品奉献给农业。60年的发展,400万客户,现在至少还有100万客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这么庞大的客户群体,没有比我们更了解农机的企业,这是我们的根。
其次,核心的技术研发团队。了解农业的需求,就要外化成的产品。这个过程离不开产品研发的支撑。我们有的产品研发中心和国内的产品实验室,并利用外部资源,让产品在研发之初就具有国际视野。
接着就是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制造全流程的设备设施,基本保持了与国际行业同等的装备水平。并通过打造的流程型企业,进一步强调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理念的落地。
另外要说的是集成的供应商资源打造的供应链体系。产品在研发项目启动时,就要求供应商同步参与设计。因为术业有专攻,部件的设计供应商的经验更丰富一些。这也是产品能够很快通过定型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纳入我们供应链的供应商,既有国际品牌、也有国内知名品牌。像唐纳森的空滤系统、霍尼韦尔的监控系统、博世的共轨系统、思达耐的燃油系统、威尔的滤清系统等,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最后就是刚才讲过的市场网络体系,紧贴市场终端,服务千家万户。这个就不多说了。
记者:谢谢游总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在建设宜居环境的号召下,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所做出的卓越努力。再次谢谢!
游海:也谢谢各位!作为行业主流媒体,欢迎在企业的发展中给企业提出的宝贵意见。新春到来之际,向你们并通过你们给行业中的所有朋友们拜年,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