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黑龙江玉米转型阵痛|告别“坐在炕头卖粮”的日子

   2017-02-06 生意社5370
核心提示:李世润:黑龙江到了一个关口,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式、新常态新要求下农民闯市场能力比较低。黑龙江这些年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我们想调整的方向是“一减”、“五改”。“一减”就是减玉米面积,改是“旱改水”,第二改我们说叫“米改豆”,第三改“米改经”就是改经济作物,第四改是“米改杂”,就是玉米改杂粮杂豆。第五改,“粮改饲”就是农区牧业,形成种养结合。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种的好向卖得好转变,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使结构调整平稳快速推进,真正把结构调优、标准调高、产业调大,效益调高,农民有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我国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始自2007年,初衷是鼓励主产区玉米种植,保证粮食。然而,2011年之后,包括玉米在内的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跳水,而中国玉米收储价格却逐年提升,这让国内库存不断堆积,玉米出现严重供给过剩。
 
    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价补分离新机制。执行了8年的玉米收储政策告别历史舞台,玉米市场从“政策市”过渡到“市场市”。我国玉米生产大省黑龙江的种植户面临艰难转型。
 
    眼下正是寒冬时节,又逢春节期间,对于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户来说,今年的冬天格外冷,他们经历了一个“非常”的“严冬”。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西格木乡草帽村村支书杨明太告诉记者,2016年不仅经历了罕见的“夏伏旱”还经历了台风“狮子山”的过境,农田发生大面积倒伏,产量减少了,增加了收割成本后又经历了玉米价格的持续下跌,这对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杨明太:我这个村1000垧地,就得少收入600万,全是玉米,今年包米的价格,0.47元加上补贴合到0.6元。我这儿卖的早,现在再卖三毛五。包的地就是赔钱,一垧地赔2000。
 
    记者:你没想过要调结构吗?
 
    杨明太:想过啊,现在没啥道儿啊,没有订单不敢种啊,主要是考虑卖不出去啊,种了几十垧的紫苏,价格也是一般。
 
    同样位于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肇东市黎明镇种粮大户韩晓艳也无奈的说:
 
    韩晓艳:基本上就是不赚钱了,去年就赔不少,里外里三、四十万。
 
    今年玉米新粮价格持续下跌已经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农民也清醒的意识到过去“坐在炕头上就把粮卖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佳木斯市新田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王庆伟告诉记者,多年来保护价收购,农民只重产量不重质量,市场化以后,质量低的自然就卖上不价了。
 
    王庆伟:2012年开始种玉米,好的时候是真赚钱,最多时4000亩,2015年就有压力,2016年0.46元卖过,0.44元卖过,两个价,现在三毛多,今年补点儿,持平。我算较好。其实黑龙江的玉米质量稍低于吉林,保护价,只重产量不重品质,30个水,32个水一个价,28个水也没高多少,四个水差不少钱呢。3吨的和产2吨半的卖的差不多。
 
    对于玉米价补分离的政策,多数种植户还都表示理解,王庆伟:
 
    王庆伟:包米一垧地一万多的时候,不也没说啥呢,就像买房子似的,涨不说,跌就不行了,我能接受,调肯定是要调,过程比较难,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
 
    双城区大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莫长宏也认为,价补分离能够助推农业改革:
 
    莫长宏:这样政策也有好处,将来就是说看谁有能耐谁就干,以前大锅推像啥包米都能出钱,那种年月没有了,种地就是有风险的。
 
    虽然玉米政策调整的信号早已下达,但是调减玉米,减多少,怎么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如今小散户大多都处于迷茫状态,种粮大户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试探着种一些其它作物,玉米仍然占种植面积的主要部分。但是,不管怎么说,莫长宏说这已经迈出了结构调整艰难的步。
 
    莫长宏:青贮玉米、两瓜,蔬菜,青贮玉米今年6000亩,去年5000亩,前两年2000、3000亩,没那么多订单,青贮是订单的,雀巢,一亩地纯利润300多块钱,和玉米他们拉回去,总的看,不至于赔。转也不能多,大伙还不同意,我还算转的快。
 
    和大多数种植户一样,佳木斯市新田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王庆伟也在这艰难的步前徘徊,种大豆、种草莓或者种杂粮,他没有方向。
 
    记者:今年还是至少有一半地要种玉米?
 
    王庆伟:对,还是要种。没办法,要不然种什么?我都种大豆能保证卖出去吗?我有温室,有草莓和蔬菜。有点迷茫,杂粮这儿我也在做自己的品牌,绿色,无公害,但都弄杂粮的话相对就有冲击了。
 
    肇东市农业局副局长尹才说种植结构调整阵痛肯定会有,但常年靠保护政策吃饭,绝非农业长久之计:
 
    尹才:以前农民种玉米在保护价和补贴政策支撑下,成为一种习惯,真正要增收,必须走转方式调结构这条路,只不过早走晚走的问题。
 
    让农民转变几十年的种植习惯的确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黑龙江省通过积极引导农民跟着市场走,跟着效益走,成功迈出了调整种植结构的步,2016年,黑龙江省已经把1000万亩玉米种植调减计划落实到土地上,在总播种面积2.1亿亩不变的情况下,玉米种植面积降至1亿亩以下,多年玉米一粮独大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副巡视员李世润:
 
    李世润:黑龙江到了一个关口,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式、新常态新要求下农民闯市场能力比较低。黑龙江这些年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我们想调整的方向是“一减”、“五改”。“一减”就是减玉米面积,改是“旱改水”,第二改我们说叫“米改豆”,第三改“米改经”就是改经济作物,第四改是“米改杂”,就是玉米改杂粮杂豆。第五改,“粮改饲”就是农区牧业,形成种养结合。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种的好向卖得好转变,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使结构调整平稳快速推进,真正把结构调优、标准调高、产业调大,效益调高,农民有收益。

    关键词:玉米  改革   (农机  农机1688网

 
标签: 玉米 改革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