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熟的花菜滞销压力得到基本缓解,市场恢复平稳,收购价已达每公斤1.6至2元。”13日,曾埭村委会主任黄维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曾埭菜农的困境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反响热烈,截至13日,各方采购花菜超5万公斤,帮助菜农解了燃眉之急。
在感动于爱心伟力的同时,记者更深刻感受到,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且迫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在气候暖和和蔬菜丰产的当下,曾埭花菜滞销的情况绝非个案,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因此深入剖析,颇具借鉴意义。
曾埭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人口2700多人,有连片耕地千亩,在制造业和民营经济发达的晋江市十分罕见。由于土地肥沃,水源充裕,利于耕作,素有“金曾埭”的美誉。10多年来,曾埭村都以种植蔬菜为主,此次出现严重滞销,就供给侧而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种植结构比较单一。曾埭蔬菜长期种植的品种以花菜和丝瓜为主,少数穿插小白菜、春菜等水叶菜。花菜的种植期在每年的8月至12月,收割期在10月至第二年的3月,加上都是同一品种,花菜成熟后采割期只有几天。此次适逢暖冬,花菜生长很快,成熟期逐渐叠加,曾埭村峰时一天就可以提供2万公斤的成熟花菜,出现市场供过于求,导致滞销。
二是销售渠道单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曾埭的花菜长期以来几乎都是外地收购商前来采购,销售的终端大部分都是在北方市场。今年由于北方花菜丰产,本地市场需求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而作为生产方的菜农,对市场行情并不敏感,导致量升价跌。加上2015年花菜价格高企,2016年春节前达到每公斤十七八元,于是菜农今年全部跟风大面积种植花菜,缺乏对市场的预见性,风险意识薄弱。
三是生产方式传统。曾埭村种植蔬菜的农户有70户,种植面积均没超过20亩,其中50户的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还有10多户都只有几亩。除了种植规模小,生产方式也是相对传统,各户单干。虽然现在农户提高了食品意识,都能达到无公害蔬菜的标准,但由于种苗和生产资料未实现集中采购,亦会造成生产成本较高。
花菜滞销也引起了曾埭村两委的深刻反思。
“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如何实现千亩良田旱涝保收,我们将认真思考寻求对策。”黄维满表示。
在调整种植结构方面,不断丰富种植品种。由于花菜是曾埭村的传统主打品种,无论在种植经验和对外知名度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优势。最现实的做法是做强做优,引进更多的花菜和蔬菜品种,提供更加多样、更高质量的花菜产品。积极与大型商超对接,不断扩大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也成为曾埭村在此次滞销事件后,感受最为深刻的迫切之举。
而在全省都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的当下,如何实现农业特色种植与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的深度融合,成为现实中最为迫切的考量。
就曾埭村而言,无论成为安海的后花园,还是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都必须有突出的特色主题。令人乐见的是,已经入驻的台湾社区营造团队正在帮助其打造以“彩虹”为主题的休闲乡村旅游。
本报8日报道,省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在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高优农业示范园推广种植彩色花菜,引起曾埭村菜农的极大兴趣。“我们可以穿插种植紫色、黄色和宝塔花菜,打造彩虹菜田,一定可以吸引更多人来曾埭。”
五颜六色的彩虹村庄,传统又时尚的彩虹米粉,再加上彩虹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