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障粮食,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具体来说,农民怎么增收?
一起看报告中那些真招、硬招!
一、致富关键词
1.粮食优产、粮改饲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扩大优质水稻、小麦生产,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
生产优质农产品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举措。在水稻、小麦方面,中国乡村之声经常发布相关市场价格分析和预测,市场分析师也总是会提到“优质优价”,鼓励农民朋友提高水稻、小麦的质量。从市场来看,质量确实和价格成正比。
而对于“粮改饲”,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了这一措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农业部开展“粮改饲”试点,主要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曾撰文指出,当前发展草食畜牧业,优质饲草料不足是主要制约瓶颈之一,实施粮改饲正好补齐了这块短板;“十三五”期间,青贮玉米面积要增加1600万亩左右,粮改饲将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做出30%以上的贡献。
政策支持&补贴:
根据《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水稻:巩固北方粳稻产区,稳定南方双季稻生产。到2020年,优质稻比例达到80%。加快选育高产优质高抗杂交稻新品种。同时,加快常规稻品种提纯复壮,提升种植效益。
小麦:在东北冷凉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新疆天山北部地区等,适当恢复春小麦。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用于加工面包的优质强筋小麦和加工饼干蛋糕的优质弱筋小麦。带动用于加工馒头、面条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品质提升。
玉米: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到2020年,青贮玉米面积达到2500万亩,鲜食玉米面积达到1500万亩。
饲草作物:以养带种、多元发展。北方地区重点发展优质苜蓿、青贮玉米、饲用燕麦等饲草,南方地区重点发展黑麦草、三叶草、狼尾草、饲用油菜、饲用苎麻、饲用桑叶等。
苜蓿补贴:
从2012年起,农业部和财政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今年,在河北、天津等14个奶牛主产省和苜蓿主产省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
补贴标准: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
资金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
2.发展优质绿色农产品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好”和“优”,是从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开始就围绕着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导农民按需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农民增收的路子之一。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普通农产品的价格没有什么上涨空间,甚至会有所回落,但是绿色农产品会有比较好的上涨空间。调结构,还是要增加绿色生态,更多的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而不是追求数量。”
政策支持&补贴:
农业部去年印发了《关于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这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农业部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推进,使“三品一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稳定在较高水平。“三品一标”获证产品数量年增幅保持在6%以上,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到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40%,获证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具体措施上,农业部要大力开展基地创建,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适时开展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创建;加强品牌培育,将“三品一标”作为农业品牌建设重中之重;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同级财政部门支持,将“三品一标”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建立或扩大“三品一标”奖补政策与资金规模,不断提高生产经营主体和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发展“三品一标”积极性。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
3.农产品精深加工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
多年来,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一直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是今年,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曾指出,“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不知道您发现了没有,今年和去年的最重要区别在“主产区”三个字。提法的变化意味着思路的微调,那就是要各主产区充分利用自己的产品优势,并通过精深加工把农产品做到“”。
政策支持&补贴:
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二次以上的加工,主要是指对蛋白质资源、油脂资源、新营养资源及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利用。这需要较高的技术,通常由企业、农民合作社牵头开发。
农产品初加工是指对农产品的一次性的不涉及对农产品内在成分改变的加工。这部分的实施主体在农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群体。
作为农民,不妨先从初加工做起,再作为农产品资源的提供者融入到精深加工的环节。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奖补对象: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专业合作社补助贮藏设施总库容不超过800吨(数量不超过5座),每个家庭农场补助贮藏设施总库容不超过400吨(数量不超过2座)。
奖补范围:当年新建的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果蔬烘干等三类设施,共18个具体规格。
奖补标准:按照不超过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比例实行定额补助。
4.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当下,农民仅靠种植农产品来赚钱的空间提升有限,应该把视野放宽,给自己增加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思维。有能力的朋友可以考虑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认为,农民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制宜,从一二三产业融合中为自己谋得更多的增收机会。“比如,在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包装,还可以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达到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当然,农民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去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条件,以自身实力和资源为依据。”
政策支持&补贴:
去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年底,农业部又发布了《关于推动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要让一二三产业融合更上一层楼。
重点扶持人群: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农业加工企业等。
支持领域: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包括采收、产地处理、贮藏、烘干等初加工及运输、销售等环节和休闲旅游设施建设,支持开展综合性服务、农业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和营销设施,围绕当地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特色品牌产业等,通过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等方式,强化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形成完整产业链等。
5.利用资源打造特色产品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
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打造相关农业园区。这些园区的打造透出信号——要把优势产区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方面,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就曾表示,“要顺应区域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放眼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期,突出生产条件、生产成本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区,突出保护东北大豆、新疆棉花、长江流域油菜籽、广西和云南糖料蔗等重点产区,发挥比较优势。”
对于农民来说,就要了解重点支持的区域,提高自身生产能力。首先,产品符合规划的特色、质量要优;另外,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包装,用品牌打市场、用营销闯市场。中国农科院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建议农民:“对于这些区域,一般会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农民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样在这些重点区域中,充分利用的相关优惠政策,提高自己生产的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
二、给保障
1.完善农业保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农业保险花的笔墨较多,明确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离不开农业保险有力保障。这也意味着,我国未来将在满足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保险上加大支持力度。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今年在农业保险方面将推出这些具体措施:在13个粮食主产省选择部分县市,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实施大灾保险,调整部分财政救灾资金予以支持,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
今年年初,财政部印发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其中规定:
第五条中央财政补贴险种标的主要包括:
(一)种植业。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二)养殖业。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
(三)森林。已基本完成林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生产和管理正常的公益林和商品林。
(四)其他品种。青稞、牦牛、藏系羊(以下简称藏区品种)、天然橡胶,以及财政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确定的其他品种。
第六条对于上述补贴险种,各地均可自主自愿开展,经财政部确认符合条件的地区(以下简称补贴地区),财政部将按规定给予保险费补贴支持。
第八条在上述补贴政策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部分省份也正在力推政策性农业保险。比如,安徽已经预拨各地省级以上政策性农业保险民生工程保费补贴资金11.6亿元,种植业保险为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6个品种,养殖业保险为能繁母猪和奶牛等2个品种;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为80%,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为20%。
2.支持农村“双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两年一直是力推的,尤其号召有志人才返乡创业,把农村经济带活、把农民带富!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持。
其中,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有:规模种养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分等分级、包装等农产品加工业,农资配送、耕地修复治理、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服务、农产品流通、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村绿化美化、农村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其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