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起黑龙江省,您先想到什么?首先在我脑海中冒出来的词是“黑土地”,然后就是“北大仓”。我所蹲点采访调研的村子古城村在黑龙江东北部的绥滨县,在去往村里的路上,看到的就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
黑土地肥力高,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馈赠。不同于南方人多地少,这里地广人稀,绥滨县是一个县域内没有山的地区,就说古城村,人均耕地面积有一垧,也就是15亩,在我的老家,一家人的承包地都没有这么多。
记者借住的村民家小型插秧机
地是好地,人均耕地面积又多,为什么这里的村民还不富裕呢?这是我驻村之前的疑惑。古城村的村民关凤艳给我算了一笔账:关大姐家三代6口人在二轮土地承包时分到了6垧地,又租了6垧地,几乎都种水稻,每年收入十万出头,但是大的农机具一台就要十几万。水稻从育种、整地、灌水、打浆、插秧、收割,每个步骤都需要相应的农机具。村民开玩笑说,一年挣的钱都买了“铁”。
那小麦农机跨区作业这种模式能借鉴吗?关大姐想了想说说不行。在绥滨有句话叫“不插六月秧”。气候原因,当地五一前后才开始整地准备种植水稻,这样时间就非常紧张,不少村民为了抢农时,干脆晚上都住在地里,收割时也是一样,所以不可能等其他人用完农机具后自家再用。
村民整地准备种植烟叶
就因为投入大,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村民的损失会非常大。古城村曾有不少村民种植烟叶,但是去年一场冰雹加大风,烟叶几乎全坏在了地里,加上种植烟叶没有农业保险,有农户一年就赔了七八万。
针对农机具投入大的问题,当地鼓励村民把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有一份租地收入,然后再给种粮大户打工,这样投入少,收入也还可以,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