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土改要勇于创新才能结硕果
庞大的、综合性的、多样性的改革任务,摆在农垦人面前。中央对农垦寄予厚望,对农垦改革寄予厚望。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
但农垦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经营机制不活,社会负担较重,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健全,部分国有农场生产经营困难,一系列突出问题需要解决。诸多困难和挑战中,最让人感到棘手的是农场的土地问题。
农垦人自己都十分清楚,当前,农场土地存在“三过”现象:面积过大、租期过长、租金过低。同时,存在着“三类地”问题:未确权地、争议地、被占地很普遍,土地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以海南农垦租金过低为例,多年以来,海垦土地租金每年每亩的只有10元、20元,租期长的达到70年,甚至个别农场还有无限期的。这样的土地租金水准,怎能保障农场获得长期的收益呢?很难。
没有土地,何来农垦?土地是农垦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垦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要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障国有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化农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事在人为。农垦土地制度改革,就面临着这样的格局。农垦土地改革如何落子呢?
土地制度改革原则必须坚守。农垦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国有属性,服务大局。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坚持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坚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加强土地利用管理。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农垦土地严格实行分类管理,推动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同时,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划定基本农田。强化农垦土地权益保护,严肃查处擅自改变农垦土地用途和非法侵占农垦土地行为。
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创新农垦土地资产配置方式,对农垦企业改革改制中涉及的国有划拨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可按需要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和保留划拨用地等方式处置。有序开展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试点,保障农垦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合理用地需求。
农垦改革迈开了步子,农垦土地改革迈开了步子,但改革未有穷期。目前,已经有21个省市制定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办法,20项改革专项试点在457个农场和企业组织实施,在6个垦区开展了综合改革示范。
改革难,改革贵在坚持,贵在创新。农场土地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审慎稳妥。海南垦地联动,排查摸底,分类排比,先易后难,有效破解了农场土地“三类地”这个多年不治的顽疾。农垦土地改革只要把握大势,顺应趋势,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不断结出新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