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冯的愉悦种植体验源自于山西省2016年在率先开启的电动农机奖补试点实践。一年来,山西省在政策补贴、企业研发、试点先行的路径下,农机电动化领跑农业机械的绿色发展,推动了山西农业低碳发展。
谋局:绿色与发展的结合
“一台中型农机具一年就要喝掉上万元的柴油,动力越大用的越多。合作社有180台农机具,除了柴油补贴,一年下来还得花不少钱。”一到农机作业的时候,闻喜县翔垣畅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宁风风都要在农机装满柴油之前仔细检查油箱是否漏油。
“耗油、漏油都是减少这笔费用的一个参数。”他说,作业前还要为自己准备上两三套作业服,因为用不了两天,衣服就油腻腻的了。
宁风风的遭遇也是所有农机手的烦恼。
“除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外,和化肥、农药一样,柴油动力型的农机也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山西省农机局科技外经处处长郭海鸿说,随着主要农作物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以柴油为燃料的农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势必加大。
“山西是煤炭资源和电力资源大省,煤电产能过剩之后,山西一方面推动着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推进煤电联营,变输煤为输电。另一方面正在加大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建设,寻找经济新引擎。有没有既能帮山西把电用起来,还能把农机耗能减下去的办法呢?于是我们就想到了电动农机。”回忆起当年的决策出台过程,山西省农机局局长左义河说。
2016年6月,山西省出台了《关于推进电动农机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对电动农机进行研发、生产,在率先试水绿色农机,并列入强农惠农富农的补贴政策中;7月,出台了《关于加大电动农机研发使用力度的实施意见》。随后,山西省农机局相继制定出台了《山西省电动农机新产品奖补工作实施方案》《山西省电动农机新产品试验考核方案》《2016年电动农机新产品奖补名录》等一系列配套执行标准。
左义河说:“从大处讲,电动农机构建起了煤—电—农机的产业链,将化解过剩产能变成为经济赋能,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小处说,立足于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实现了农机节本增效的绿色发展,还为农业绿色发展探出了另一条新路。”
探索:政策造风口,企业搞创新
电动农机是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借鉴。为此,山西自创了市场研发、试点推广、补贴奖励的方式。
在电动农机研发上,山西拿出财政专项经费5000万元对电动农机生产企业和用户予以奖补,鼓励企业进行研发、生产。奖补产品范围确定为以电池或电力为主要动力的电动收获机械、电动农用植保机械、电动拖拉机、电动农用运输机械、丘陵山区小型电动农业机械、果园电动机械、设施农业电动农机、电动农产品加工贮藏机械等。
在生产环节,鼓励国内外企业来山西设立电动农机生产基地,在立项、备案、土地、水电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动农机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信贷支持,鼓励各类投融资公司以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形式参与电动农机的市场开发。
政策创立风口,市场闻风而动。山西卓里集团是老牌农机生产企业,技术资金投入后,研制出电动运输采摘机、电动喷雾机、普通电动车等电动农机产品,这三款产品全部入选《电动农机新产品奖补名录》。
像卓里一样,一批山西本土的电动农机企业先后壮大、崛起。2016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山西省太谷飞象农机公司、长治市孚斯特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繁峙农机修造厂、五台城丰园农机制造公司等4家山西农机企业参展的小型电动拖拉机、电动中耕锄草机、电动旱地(水浇地)移栽机、电动撒肥机等机具,受到了专家肯定和农民的欢迎。
目前,山西已有26家农机生产企业、54个电动农机新产品被列入奖补产品名录。
激发企业与市场动能的同时,山西采取试点示范先行、购机考核同步、奖补资金到户的方式推进电动农机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运用。
为此,山西先后选择了高平等20个市县开展试点示范和电动农机新产品奖补工作,基本原则是优先选择农机化综合示范县、乡、村和示范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承担试点任务。郭海鸿介绍说:“示范中,注重以现场会+培训的模式,根据丘陵等不同的地形状况展示相应的农机具。”
一年来,山西已建设电动农机装备试验示范点56个,引进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植保机等各类电动农机装备425台套,技术宣传及培训4421人次,召开现场会21次。共销售奖补机具5572台套,使用奖补资金2100余万元。
前行:绿色反转还需破壁
“拿田间地头跑运输的三轮车来说,电动三轮行驶100公里消耗7度电,成本3块多钱,一样的路程柴油三轮车就要花几十块钱的油钱。”太原市阳曲县东黄水镇马驼村村民张春娥说,“电动农机是个好东西,它不仅清洁环保,而且还经济实用。”
晋东南的高平市河西镇村民也有着一样的获得感。“为果园配上电动锄草机后,再也不用锄头锄草了,省不少力哩。关键是价格也不贵,政府补贴下来也就150多块钱。”
“环保了,人好受;省力了,人轻省;省钱了,里美。”冯发旺说,植保无人机1分钟作业1亩地,农药节约一半,用水节约90%;电动运输采摘机充一次电可以连续工作4个小时,相比原来搬梯子上树采摘和手工修剪,效率提高50%,能耗每小时仅0.5元。
高平市是电动农机的试点县市,今年春耕前,该市农机部门先后两次重点对设施机械、果园机械、植保机械以及动力机械等进行奖补,奖补产品205台,共有14个合作社受益。
“农户每购买一台价值5500元的电动运输采摘机,财政补贴3900元,个人只掏1600元。购买一辆普通电动三轮车,财政补贴900元。”山西卓里集团总经理秦伟泽介绍。
农民有了获得感,企业也有了存在感。“电动农机环保低碳,还能节本增效。”秦伟泽介绍,拿电动喷雾机来说,压力大、雾化效果好、作业效率高,充一次电可连续工作4小时,喷施4亩果园,能耗每小时0.6元,比柴油动力机能耗降低30%,比手工喷雾效率提高60%。
一年的试验推广,电动农机逐渐落地,为山西农业机械化带来了“绿色”转机,尤其是在丘陵地区,小型电动农机闯了出一片“绿地”。但是,前行中的瓶颈如何突破依然是一个命题。与所有电动机械一样,制约电动农机大发展的最现实问题是,蓄电池的容量还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高能电池成本还很高。
就电动农机这一新兴业态本身来说,也有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与传统农机相比,电动农机有着能耗优势,但也亟待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山西省农机科学研究院专家席尚明说,“作为新兴业态,除政府政策导向外,还要建立电动农机的市场标准体系,推动其科学发展;要实施好电力节能的措施和提高电机驱动的控制技术;在组织农民培训技术的同时,企业也要做好电动农机的售前和售后跟踪服务,方便农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