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把农业与信息化确定为重点领域,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在国内取得了突破进展,应用前景广受看好,发展潜力十分可观,农业与无人机的结合正成为新的潮流。
据农业部数据统计,2016年6月,我国农用无人机保有量已达到4890架,部分农用无人机已经承担起了农业植保作业的任务。随着低空低量的精准施药、航空专用剂研发等技术的逐渐提升,植保无人机市场的巨大潜力正被挖掘出来。
在过去短短一年时间中,中国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农业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的,远远超过了日本(日本仅为3000架)。但是,客观来说,盈利依旧是行业面临的难题。
“农业是一个大投资、长周期、慢回报的市场。截至目前,大疆农业尚未盈利,也不在短期内对农业市场有盈利预期,大疆农业仍旧是靠大疆其他产品线给养的部门。”大疆全球农业机销售总监曹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研发和售后是农业无人机投入的两个板块。在研发投入方面,包括整个飞行平台搭建、载荷与续航技术的更新、雷达预警系统再开发,以及农药研发与喷洒技术的推进等等。
而且,农业植保无人机维修成本高、操作难度大,远非一般消费级无人机可比。因此,想要在农业领域获得较好的作业效果,需要专人的操作,因此,农业无人机厂商在提供产品的同时,也需要提供一整套的农业服务体系。
但是,对于我国而言,发展农业无人机是“不得不发”。目前,我国粮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升”,农产品价格倒挂,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成本过高,而其背后反映出的就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依然不高。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四个环节中,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机械化一直是短板,利用航空进行田间管理的平均利用率是17.8%,美国为50%,日本为38%,俄罗斯为38%,而目前中国航空田间管理不足2%。而无人机植保在效果、效率上的优势,是传统人工和拖拉机所不具备的。
所以,我国农业无人机行业也在不断完善产研、销售模式,规范相关标准,促进市场合理、健康发展。同时,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引导农业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近日,农业部对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交的《关于出台植保无人机行业标准暨建设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议》进行了答复,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农用植保无人机的推广扶持力度。
答复称,首先要规范农用植保无人机的运行使用。农业部将积极与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民用航空局沟通协调,争取及早出台有关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的管理规定,为植保无人飞机作业飞行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完善行业标准。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制订植保无人飞机产品标准、作业标准、检验检测标准,逐步完善植保无人飞机标准体系。
第三,探索补贴试点。在与有关部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中央财政购置补贴试点。同时支持各地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对农机合作社、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购置植保无人飞机予以补贴。
随着政府、行业、企业等不断统一农业无人机领域发展意识,构建规范发展环境,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保障正确竞争格局,并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农业无人机的远期盈利必将带来巨大的回报。而且,这对于我国无人机领域与农业领域的整体发展也将惠及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