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外面的一片忙乱提醒所有赖床的人要整装出发了。因为我们的无人机植保飞防服务队该去作业了。此时不禁庆幸自己只是个参观的看客,而不是一名真正的植保队员。
从县城到作业地块,我们开车足足走了3个多小时,进入田地的最后几公里,全是坑坑洼洼的泥地,小轿车根本无法通行,大家只好集中到大卡车上颠簸前行。
在无数飞手和技术人员看来,在植保作业的旺季,道路上的颠沛流离已是家常便饭,不过最让他们精神上“颠来倒去”的还是作业技术上的艰难突破。
“最人头疼的就是精准定位的事儿,简直困扰我前半生啊。”一位飞手的金句让所有人都随着卡车摇晃的节奏前仰后合。
不精准作业成全行业痛点定位不准堪称细节中的魔鬼
到了田间地头,才发现前期的准备十分复杂,既要调试装备、规划航线,又要协调药剂、水、充电设备等,一切就绪,已近中午。因户外阳光太过炙热,会导致喷出去的药水大量蒸发,无法有效达到植物,不宜作业,大家只好午餐、休息,等下午2点以后才开始正式作业。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进行植保作业的无人机为多旋翼机型,性价比高,适应性强,易操作。一架无人机搭载5-10公斤的药剂,可以按照既定航线进行喷洒,起降一次约5-10分钟。不间断作业的情况下一架飞机每小时可作业60亩。
听起来是不是十分完美?单纯按作业量来看,无人机的效率要比人工高几十倍,但上的事就是这样,细节中藏着的魔鬼会让一切美丽的东西迅速走样。
在现场看了才知道,无人机并不是从地头开始撒药的,而是有1-2米的空隙,这部分边界要等到整个地块都完成后,再进行专门作业,这叫“扫边”,是个很考验无人机飞行精度的问题。无人机电量不足或药剂喷完自动返航后,再次作业的续接也很容易造成麻烦。
因定位精度不足而存在的控制误差比比皆是,“比如每次作业规定好是4米的喷幅,但普通GPS的定位精度不足,传统磁传感器测量航向角的方式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干扰,无人机的位置就可能偏出去6米多。”一位飞手表示,这就会直接导致重喷、漏喷,“重喷可能造成药害,漏喷更可能造成部分区域的植被飞防作业无效果,给农户造成严重损失。”
“不精准作业可说是所有植保人的大敌,喷洒技术和产品不成熟是一个方面,无人机的定位精准度不高也是直接原因。”回望和这一问题的交手,南京傲翼飞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翼”)产品经理陈程深有体会。
“一般植保无人机都是用普通的GPS导航定位系统,误差在1至5米,对航拍飞行来说,没啥问题,但对农业来说,误差太大了,理想的状态应该能在一张面巾纸上起降。”陈程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就是说,固定好一张面巾纸,无人机的起降都能精准到这张纸上,这样才能保证植保无人机能够实现全自主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