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拐点”,什么房价拐点、进口政策拐点、经济发展拐点等等。甚至在昨天还有媒体采访时,也提到了玉米价格是否也要出现“拐点”的问题。笔者认为8月确实会是判断玉米行情未来能否出现拐点的重要阶段。在遵循着“不是涨就是跌”的“真理”影响下,对未来到底看涨还是看跌做了大量分析,也都是有理有据。接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购销依据。未来“暴跌”的可能性不大,短期缓跌是主流,9月底开启“暴涨”开端反倒是有迹可循。
一、玉米进口量剧增,但也只是吓吓人
先说一组大家近期非常关注的数据“中国6月玉米进口量为38.31万吨,约为上年同期水平的六倍,且为5月进口量42219吨的九倍。1—6月玉米进口总量为73.52万吨,同比下滑74.69%。分国别看,6月从乌克兰进口28.76万吨,美国7.27万吨,老挝1.16万吨,缅甸1.12万吨。”数据一出,大家纷纷表示,6月份玉米进口突然剧增可能是一个下半年放量进口的信号,玉米后期要危险了,价格恐将出现“暴跌”。笔者觉得此数据最多“吓吓人”。数字上可能大家看的还不够清晰,从近三年的玉米进口数据对比,6月玉米进口数量虽然看似增长较多,但实际相比2016年甚至2015年的前半年进口数据来看,总量并没有增加,反而还减少了很多。即便后期进口量还会递增,但不要忘了,玉米进口在我国是配额制的,2017年总的玉米配额量是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即便满配额进口对国内玉米行情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大家无需过分关注。接下来阐述的几点大家反而要重点关注。
二、国储拍卖将收尾,市场传言减放量
据统计:截止到7月28日,国储玉米拍卖成交总量高达3921.55万吨,其中以2013年产玉米占比,累计成交2692.7万吨。预计2013年产玉米国储剩余库存不到500万吨,2014年产玉米将是未来拍卖的主力。但据了解,由于近期山东地区玉米到货集中,已经出现10天左右的连续跌势,所以大部分东北贸易商已经停止参拍国储玉米,转为谨慎观望,逐渐清理库存。再加上马上新粮就可以供应市场,托市再拍也恐难有高成交,市场传言托市未来几个星期的放量恐将逐渐减少。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预计8月下旬的几次成交将会出现“翘尾”,即出现高溢价、高成交率现象,主要是基于接下来的观点考虑。
三、传统思路要不得,玉米空挡将延长
一般来讲,9月会是玉米市场供应青黄不接的时期,玉米价格一般会冲高一些,所以大部分玉米用粮企业都会把库存做到9月份,这样相对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按照以往年份,这样的经验和操作是正确的,但是今年有些特殊,因为在东北玉米主产区播种期,天气长时间干旱,大部分地区的玉米播种时间都延后了20天左右,再加上玉米生长期东北频发大风、冰雹等灾害天气,也导致玉米的生长情况并不理想,再加上“镰刀湾”区域的更改种植结构,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减少。预计今年的东北新季玉米不但在供应时间上会有所延迟,甚至供应量上也会有所减少。笔者预计虽然早熟玉米还会提前供应,但量不会太大,今年的玉米供应空档期可能会延长至10月中旬。这样在9月底、10月初的时候将有可能出现玉米断货,加工企业缺粮疯抬价格抢粮的现象,特别是质优玉米届时的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更大一些。
四、在建工厂埋伏笔,内部消化引粮荒
据市场反馈,黑龙江地区已经有中粮、象屿以及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建厂,仅黑龙江已知的在建30万吨以上级别的乙醇生产工厂就有5家之多,还有一些未来计划建设的工厂还在选址中,这与2015年提出的东北三省玉米市场化的内部消化政策相吻合。虽然工厂搭建完毕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试期,短期无法对市场起到明显作用,但黑龙江地区反馈减少了2000万亩的玉米种植面积,初略估算也将调减最少1000万吨的玉米供应量。大环境上是供应减少、需求增加的趋势,这样如果今年底至明年初,这些工厂可以陆续投产,黑龙江这个玉米供应大户可能出现内部消化而减少外流,导致未来可能出现“粮荒”。
综上所述,虽然近期玉米市场的行情比较疲软,市场上的“暴跌”言论也言之凿凿。但笔者还是认为大家可以利用好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这段好行情,可以在近期适当存储些质量好的玉米,预计届时有冲破“1元”大关的可能。当然新粮上市的价格必然会相对较低,所以贸易商囤粮量不宜过多,存储量在10-15天内可以销售完毕为宜。如果此波行情没有发生,市场也可能会吸取去年的教训,而对新粮的囤货意愿增强,所以新粮水份好的价格也不会太低,因此近期在低价位存储优质陈粮的风险也并不大。另外,预计明年3月也可能是玉米价格行情的一次冲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