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政涉及补贴的内容
今年1月16日,农业部在京召开了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分析研究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形势任务,对今年的农机政策发布新政,涉及补贴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农机购置补贴的中央资金压减至186亿元,较去年减少近51亿元。对深松整地、免耕播种、植保、节水灌溉、施肥机具和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支持绿色发展的机具实行敞开补贴。扩大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促进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如植保无人飞机等。安排20亿元用于深松作业补助。所有省份都停止给变拖登记上牌。
央补资金一次性下达给各省,原则上,上年资金使用进度不过半的地区,不再安排当年资金。将2016年累计结转资金用于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的地方,要加快实施进度,实现资金供需“两年动态紧平衡”。
加快补贴申报操作去经销商化,确保年底前补贴机具经销商与补贴申报操作全部脱钩。
各地农机补贴政策的运行特点
根据会议精神,今年各地农机补贴政策增加了深松机、水稻插秧机、秧盘播种成套设备、水稻(水旱)直播机、玉米收获机械、捡拾压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补贴品种,减少了需求量不大或已经饱和的挤奶机、卷盘式喷灌机、粮食清选机以及犁、青饲料收获机等农机。对配装“国二”柴油机的农机补贴限定了时限。轻型履带拖拉机、有机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装置等农机新产品大量进入补贴目录。积极探索农机报废补贴资金制度。全力支持深松整地,不再占用农机补贴资金。云南、广西等地区对循环式粮食烘干机、甘蔗种植机和收获机等产品还有累加补贴。补贴权力继续下放,增强地方机构的主观能动性。资金一次性下拨,为明年调整政策后患。
农机厂家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
认清形势,从容面对。因为信心和胸怀决定着企业的战略规划水平,毕竟变化是永恒的,任何企业不可能凭借某一种产品长期盛行市场。各农机厂家必须正视现实,克服无奈和侥幸心理,积极应对农补形势的变化。
做好产品结构调整的工作。农机补贴额下降的产品并不是没有出路,这些产品如果在成本控制、配置、服务上根据用户需求变化一下,进行系统性的产品结构调整,相信还会取得用户的认可。敞开补贴的农机产品厂家也不要过分乐观,因为在农补的助推下市场会迅速饱和,研究用户需求变化趋势,及早的开展产品结构调整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多年以来,各农机厂家形成了一种销售政策思维定势,就是制订产品价格、返利时总考虑农补因素,否则难以顾及到各方面的利益,现在农补政策对某些产品开始削减额度了,就要赶紧调整销售政策。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价格双轨制,产品采取农补价格和非农补价格,这样既避开了农补政策的影响,还可开辟非农补销售的渠道,另外还能采取融资租赁、按揭等金融工具促进产品销售。
加强农机补贴资金投放时段的宣传和促销。农机补贴资金在绝大部分地区是不够用的,尤其是去年补贴额透支的地区。今年农补资金一次性下发后,需要补贴给去年购机的,再补贴部分今年刚申请购机的,秋季就可能没有补贴了,这对于秋季销量较多的农机产品(如玉米收获机、秸秆处理机械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这类产品的农机厂家要与代理商尽早沟通、早出台季节性销售政策开展促销,让用户知晓,尽快购机,以防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