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看到,收割机驶过之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切割、脱粒、粉碎稻杆等工序一气呵成,负责搬运稻谷的人员将一袋袋稻谷搬到田边便道并运往烘干场进行烘干作业,的收割限度地提高了效率。
“机器收割大大节约了收割成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损失率。”该合作社负责人蒋宗德告诉笔者。机收的水稻进行烘干工序后就可以储藏了。
“目前,重庆市江津区部分镇街开展的水稻机收工作,主要依靠本地的全程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区集中连片水稻收割还需要依靠跨区服务组织来完成。”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重庆市江津区水稻种植过程中遇到了连续低温、高温天气,让水稻收割时间推迟了1周左右,水稻集中连片收割的时间将持续到21日。
重庆市江津区水稻机收为何要引进跨区服务组织来完成呢?“现在一台中大型收割机的价格在10余万元,财政补贴后也需要8万余元,如果本地农户自行购买,使用率并不高,在水稻集中连片收割时引进跨区服务组织完成水稻机收将更划算。”该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重庆市江津区引进的跨区服务组织主要来自安徽、河南、江苏等地,这些地方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设施设备也更加完善。
以前,重庆市江津区水稻采用人工收割,每亩稻田的成本在400至500元,而引进跨区服务组织后,根据作业区域的地势,每亩稻田的收割成本在100至150元,与以前人工收割相比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今年,重庆市江津区水稻种植面积达68万亩,目前已陆续进入收割期,将投入1300余台收割机参与水稻机收,预计机收面积在59万亩左右。
为了更好的完成重庆市江津区水稻机收工作,区农委在7月底以前就完成了全区水稻基本情况的统计,并把每个村的水稻种植面积、收割时间都上传到了农业部的跨区服务直通车网站,方便相关跨区服务组织查询并与重庆市江津区各镇、村达成合作关系。此外,区农委还要求各镇村为跨区服务组织预留停车场地、保障生活用水,抢抓时间把水稻收获回家,确保颗粒归仓,把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