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籽粒机:背后是一个数百亿的产业链!

   2017-08-16 农机直通车·农机之家党东民6180
核心提示:玉米机市场的好日子就这样延续了10年,从2005年到2015年。我承认,业界用了10年时间,把一款果穗型收获机从样品发展到量产,并以此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玉米种植生产模式。直到2016年,玉米机出现断崖式下跌,业界才不得不重新思考当初的命题,玉米收获械化的最后一公里在哪里?
    玉米机市场的好日子就这样延续了10年,从2005年到2015年。我承认,业界用了10年时间,把一款果穗型收获机从样品发展到量产,并以此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玉米种植生产模式。直到2016年,玉米机出现断崖式下跌,业界才不得不重新思考当初的命题,玉米收获械化的最后一公里在哪里?

 

 

 

   其实,业界也知道,西方欧美发展的是籽粒型收获机。当然,人家的生产模式是规模化种植。果穗机和籽粒机两种机型,竟然决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模式。都说农机与农艺要相互适应,这又是一个典型案例。两种机型较量的本质,不是收获方式的区别,也不是产品技术路线的不同,其背后是两种生产种植模式的比拼。

 

   那么,从果穗机到籽粒机,就不应是玉米收获机械化要完成最后一公里,而是从头再来。根本上来说,是实现玉米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型、提升和接轨。

 

    好日子

 

    我国玉米机收试点大约开始于2005年,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技术方案是推广背负式和自走式果穗机型。当年农业部选择了山东省和河北省开展玉米机收补贴试点,那时玉米机收率不到3%;后逐年扩大试点省份,到2007年扩大到9个省份,当年机收水平达到6.8%;10年后的2015年,机收水平就提高到63%。

 

    也就是说,我们用了10年时间,基本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用个商界词汇,玉米机市场由“蓝海”变成了“红海”;期间通过行业洗牌,一批优势企业成长起来,市场游戏规则得以完善;并且陆续解决了产品制造的诸多问题,例如,作业速度、果穗含杂率、苞叶剥净率、籽粒破碎率、总损失率、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等等,在农业机械图谱里,一个产品系列得以发展成熟。

 

 

    但是,随着2015年市场上玉米价格的一路走低,过了10年的好日子风光不再,玉米机市场来到关键的十字路口,出现了下滑的苗头;到了2016年,更是断崖式往下跳。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我们玉米种植生产成本过高,生产经营模式落后,国际竞争力太弱。直到今天,业界也难以相信这样的结论,玉米种植10年的繁荣,农民积极性如此之高,竟是得益于临储政策的保护?

 

    “连阴雨”

 

    这仅仅是问题的冰山一角?2016年许多影响全局的大事件,给快速行驶的玉米机市场狠狠踩了脚刹车。

 

    一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部把“镰刀弯”地区的17个省区玉米结构调整列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提出以“镰刀弯”地区为主,黄淮海地区为辅,实施“粮改饲”“米改豆”,计划到2020年调减玉米种植面5200万亩,而2016年就超过了3000万亩,2017年继续调减1000万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二是实施了九年的玉米临储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2007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初衷是鼓励主产区玉米种植,保证粮食。然而,2011年之后,包括玉米在内的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跳水,而中国玉米收储价格却逐年提升,导致外国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进口,国内库存不断堆积,玉米出现严重供给过剩。客观上看,好像是临储政策成为市场价格信号被扭曲的主要原因,造成粮食价格机制难以形成,实际是玉米产业链问题在市场上的综合反映。因此,做出及时调整就被解读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三是遭遇最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肆虐。2015年以来,是气象上厄尔尼诺的活跃期,导致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异常混乱,经历了严重的春旱和夏伏旱。在北方冬麦区是春旱严重。而入夏以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夏伏旱,受旱面积达到7722万亩。尤其内蒙古连续多年发生旱情,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受旱严重,2016年的玉米绝收,不得已全部改为青贮饲料。

 

    玉米机市场因此遭遇滑铁卢,而且来的如此突然,业界似乎都措手不及。原本大家的共识是果穗机在2015年达到高峰以后,2016年应出现拐点,小幅回落是预料中的事。但是,在结构调整、持续旱灾、粮价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下,玉米机被夹在“天花板”和“地板”之间,失去活动空间。而市场的实际情况呢,更是惨不忍睹。

 

 
标签: 农机 市场 政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