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5000年,这是客气和笼统的说法。但如果我们拨开这种大而虚的优雅定位,从历史长河的细节中观察就会发现,整个封建社会其实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大部分的朝代更迭都是皇权和农民之间关于均田地和薄赋敛的血泪史。
目前我们已经跳出了这个恶性循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按人头均田地,2005年农业税等的废除则在历史上首次免除了农民的税(农业税收占比太小,权衡成本和收益后,直接废除三提五统)。
二、当前农村的主要问题是新三难!
1、半条腿进城的农民工
城市化是被广泛证明了的社会发展规律。城市化说白了就是农民进城,农民的收入来源于非农业,农民的就业与农业脱离关系。按理说,政策就是应该为了顺应农民进城而制定,把保障农民进城安居乐业作为阶段性施政的主要目标。
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城市资源,财力和意识的原因,农民进了城,却无法平等的享受到城市的教育、医疗、就业等福利。城市管理者或城市人对农民工的歧视并非个例,就连进城的农民工自己都觉得好像低人一等。
尴尬的农民工一条腿(就业)迈进了城市,另外一条腿却不敢从农村拔出来,也不能拔出来,因为,他要防止某一天城市里失业了,回到农村最起码还能有个退路。
2、农地转用蛋糕分配惹众怒
农村改革各条线都在往前推,但实际效果各不相同。其中争议的就在于农地转用的收益分配矛盾。谁都知道在现有的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下,把农用地转换为商业用地会带来巨大的升值。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和农民都对此心知肚明。
有增益是好事,但问题是增益如何分配?数据统计在农地转用(征地拆迁)增值收益分配中,原来作为农地主体的农民仅仅分得了5%。征地后不仅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这被农民形象的比喻为“牵走一头牛,送回一只鸡”!
重新调整农地转用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增加农民的收益分配比例,改变过去征地拆迁只要地不要人的弊端,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当务之急。
3、农业规模经营的冷豆腐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农业的规模经营这块豆腐是怎么加温都不热。那你说农业技术也发展了(机械化),很多农民工进城也留下了很多地不种,规模经营应该不是特别难的事情。
但实际完全不是这样。规模经营的推动困难重重。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果行政强力推动规模经营后,剩余的劳动力无法安置会引发的社会问题,二是强力推动规模经营成本巨大,短期内大规模经营未必就能降低成本,增加的收益无法覆盖改革的成本。
因此,能否妥善解决农村的这三个新问题,应该是衡量农村改革成败的核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