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父亲影响,注重品牌
初中毕业后,王茂林便开始在父亲开辟的荒地中放牛、放羊,农忙时再帮父亲开拖拉机翻地。那时的王茂林,年轻气盛,一心只想要一辆摩托车。而父亲却将家里的大多积蓄拿来买了一台价格比别人家贵上近一万块钱的背负式收割机。90年代末,一万块钱对任何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时年少的他,对父亲的做法并不能理解。“别人家不都是用那种便宜的收割机吗?都出厂了,还能有什么问题?”他曾经这样与父亲争辩,而父亲为他上了关于农机的课,价钱不应该作为购买农机的标准,首先应该注重的是质量。
没过两年,他便深刻理解了父亲这句话的含义。与父亲同时购买的便宜收割机,开始不断出问题,甚至耽误了农活。而父亲的到现在都还能正常使用。
现如今,再回想当初,王茂林感叹,正是父亲当初的选择,为自己购买台约翰迪尔拖拉机,再到现在组建约翰迪尔机群,赚来了桶金,“如果不是父亲选择的那台机器,就不会有我后来这么大规模的机队了。”
到二十世纪初,王茂林逐渐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机手的接力棒,与机手身份共同承接过来的是父亲对质量和品牌的看重,以及父亲对农机的丰富经验。
2003—2004年,是王茂林作为机耕服务机手名声初显的两年。由于耕地又细又平,附近的种植户都开始找他翻地,业务量陡然翻了几番。“因为父亲告诉我,要做好营生,才有发展希望。”对机器的了解以及对服务的负责,使得王茂林获得了当地人的信任。
2006年,由于业务量的继续增大,以往的机器已经不能满足作业需求,王茂林决定再购买一台功率较大的拖拉机。
而对于买什么样的拖拉机,王茂林并不曾有任何犹豫。“当时也有人买那些杂牌的,但我看着都不好。”对于杂牌机,王茂林并不“感冒”。相反,他看上了约翰迪尔804。其实,在这之前,王茂林并不了解约翰迪尔品牌,通过到现场的一番考察,王茂林看着这台804“轴距大又结实”,当即便付款提货。
804并没有令王茂林失望,在接下里的几年作业季中,并未出现任何大的问题,而直到现在,这台804仍在服役。
2008年到2009年,王茂林接连买了3台约翰迪尔904拖拉机,“当时,904已经比其他国产机贵了一万多块钱。”王茂林回忆到,但父亲传承给他的品牌意识,已经根植于心,加之约翰迪尔拖拉机的结实耐用,所以从这3台机器开始,约翰迪尔成了王茂林心中那一抹不可替代的迪尔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