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45岁的马哈力木请记者看了他家中储存的黄贮(一种秸秆饲料发酵办法)说,以前大家都是把玉米带回来,秸秆就直接焚烧了,现在我们不仅要把玉米带回来,而且秸秆还能饲养母牛和挣钱了。
马进福介绍,广河县全膜玉米平均亩产830多公斤,每亩地收入最多只有1000元,村民依靠种植玉米增收空间不大。“更准确地来说,玉米其实可以挣钱,但不是当作粮食的玉米,而是当饲料的玉米。”马进福告诉记者,广河县牛存栏9.83万头,羊存栏达110万只,但之前秸秆利用率不高,优质的饲草供给不足问题突出。
“‘粮改饲’其实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马进福说,政策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对订单种植和玉米青贮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推行有难度,该县就邀请各地的45家农机企业,召开“粮改饲”机具现场演示会,组织各村村民现场观摩青贮流程、挑选加工机械并且制定出台了“粮改饲”工作9条激励措施。
马哈力木就是在县农牧局的推动下,改种了青贮玉米。尝到甜头的他,明年还要种上青贮玉米。“光青贮玉米一亩地就可以额外增加400元的收入,再加上卖牛的钱,收入非常可观。”马哈力木说。
马进福说,除了亩产效益高之外,“粮改饲”还解决了牛羊的饲料问题,并且牛羊的粪便还可以作为青贮玉米的肥料,实现从农到牧,牧再到农的一体化发展。
这种“种养结合、以种带养、以养促加、增收脱贫”的“粮改饲”政策推行,催生了一批以出售青贮、黄贮为主的本地企业,甘肃腾渊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总经理马国柱介绍,公司有两千多亩的流转地,村民不直接参与种植,但每亩可直接分红1200元。
“‘粮改饲’不仅推动当地增收方式的改变,更破解了当地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难题。”马进福说,以前玉米收割以后,秸秆在村社周边乱堆乱放或者私自焚烧等现象屡禁不止,现在“粮改饲”的推行中,当地环境有了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