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启双出生在牡丹江市铁岭镇青梅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高中毕业后,秦启双当过农民工,收过废品,做过家具,干过销售员,还给鞍钢配套加工过脱氧铝锭。2007年,他回到青梅村,成立有机肥料加工厂,卖有机肥。期间,秦启双了解到农业正面临着处理秸秆难、水稻育苗取土难两大难题的困扰。
“据统计,每年有3亿多吨的玉米秸秆无法有效处理,焚烧既污染空气、加重雾霾,又容易引发火灾。另一方面,有4.5亿亩的水田,每年仅水稻育苗取土,就要挖掉170多万亩的优质表层土,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此我想到,如何把这两大难题结合起来,发展秸秆水稻育秧盘技术,这个项目市场潜力巨大,仅黑龙江就有30亿盘的市场。”秦启双说,当时国内此项技术还是空白。
看好项目就干起来,2009年秦启双开始研发。因缺少经费,借债、贷款,先后卖掉两处房产和一部轿车,一家人全都住在了厂子里。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技术研发成功,先后获得6项发明专利。秦启双还自主研发了配套设备——秸秆秧盘自动化生产线,该生产线国内首创。
2015年,秦启双建立了牡丹江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随着不断实验、推广和销售,目前“秸秆水稻育秧盘项目”技术已经成熟,产品育苗效果也得到广大稻农的认可。产品销往建三江和省内各大农场,远销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
秦启双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繁荣与兴盛,是农民的福祉所系。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遵循。”秦启双说,“秸秆水稻育秧盘项目”的不断推广和发展,正好与这些标准和遵循契合。秦启双认为,该项目是我国水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它一方面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水稻育苗取土难及水土流失问题。“我们每条生产线可消化掉2万亩地的玉米秸秆。”
秦启双同时成立了秸秆收储运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乡镇为基点,辐射自然村屯,设立加工点。合作社、农户可以用秸秆原料作为入股资金,年终可按入股比例分红。“公司以后计划投入技术和设备,与水稻种植合作社进行联合建厂,合作社自产自销,既扩大了农民就业人数,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企业规模也得以迅速壮大,每套生产线直接间接提供农民就业机会150多个,为农民实现增收近千万元。我们测算,目前省内市场需要近300条这样的生产线供应。”秦启双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