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民这个群体,维持生计的选择很有限,长久以来,除了种地之外,多半也就是到城里打打工,所以农民都很看重土地,害怕失去土地。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掉了生活保障。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农村土地慢慢的很难再承担“生活保障”的角色了。
①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给农民宅基地、承包地,就能保障农民的生活,这是在小农经济行得通的背景下才做得到的。
小农经济,意味着自给自足的程度很高。吃穿住行,很多都可以自己解决。但市场经济占据主导之后就不行了,你必须要赚钱,只有手里有货币,你才能换到生存所需的东西。
这样一来,光有土地是远远不够的。市场经济下,农民要同甚至全的生产者去竞争,供求关系和生产力决定价格,农产品供给越来越多,生产技术也越来越发达,农作物价格只能越走越低。
所以,种地不赚钱,你又必须有钱才能维持生活,这个矛盾,小农经济已经解决不了了。
②农业要转型,土地必须“活”起来
我们都,农业生产是的根基。小农经济不行了,但农业不能垮,得有人种地。但农民种地不赚钱,慢慢地都出去打工了,根基怎么办?
所以,必然要主导农业转型。集中土地,规模化、产业化,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企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力,一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二是农场跟合作社才有足够的资金抵御市场风险。农民经不起一两年不赚钱甚至赔本,但企业没事,及时调整战略又能“活”起来。
③农村土地增值了,但变现的前提是“流转”
对于农民来说,虽然土地已经很难再保障生活,但土地制度改革之后,现在土地能作为一笔“资产”利用起来。可以流转出去赚租金,可以抵押贷款。这就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出路,农民的选择更多了。长远来说,这是双赢的局面。
不仅承包地可以流转,去年到今年,又陆续开放了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和宅基地流转。在这样的趋势下,土地已经完全从“生活保障”的角色,过渡到“资产”的角色。
农民朋友必须要转变观念,把手里的“资产”合理利用起来,才能实现致富。否则,按照老路走,注定是越走越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