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永昌县红山窑镇的农民相天栋来说,今年的春节是他这些年来过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个春节,因为他和一家人是在县城新买的楼房里过的春节。这样的生活,若不是土地流转,以前想也不敢想。
自己种地,收入少且不稳定,还影响外出打工;土地流转后,既能拿到高于自己种地收入的租赁费,相天栋和妻子还能在家门口以工人身份打工,收入是原来的两倍多。“我们不是农民工,我们是农业工人!”——解除土地束缚和依赖的农民,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多的收入,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1、"我们不是农民工,我们是农业工人!"
3月13日上午,焉支山东南山脚下,永昌县与山丹县交界处的农田里,一片繁忙景象。
按惯例,永昌县红山窑镇高古城村的农民每年开犁种地的时间是清明节前后。因为自己现在在一家农业公司打工,相天栋接到公司通知,提前上班了。
相天栋所在的村民小组,是永昌县西河三乡镇人口、土地最多的一个村民小组,人均拥有承包地近10亩。长期以来,这里种植的农作物只有啤酒大麦和小麦,产量低,收益低。因此,除了老弱病残和不能外出打工的人群,大多数农民都选择了外出打工,但是,土地总不能撂荒,每年还得种,受打工期间返乡春种、浇水、收割等农忙时节的影响,他们很难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2016年,一家农业公司整体流转了高古城村六社的土地,自此,这里的农民终于解脱了对土地的依赖,可以放开手脚打工了。这家农业公司招聘了20名农业工人,相天栋是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些长临工食宿在公司,不仅按劳分配、按时计酬,而且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享受福利待遇;公司每年给我们发放两套工作服,组织我们出省旅游一次,这些都不让我们花一分钱。这样的打工条件,我们原来想都不敢想,现在我们可是工人身份了!”相天栋笑呵呵地说。看得出,他已经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这样的工作方式。
“我们不是农民工,我们是农业工人!”相天栋的同事们自豪地说。
开饭时间到了,相天栋径直到公司餐厅后厨帮忙,因为他的妻子在这家公司的餐厅工作,他下班后偶尔会给妻子打个下手。相天栋两口子的宿舍与后厨相连,虽然只有七八个平方米,但收拾得十分干净,还有有线电视。餐厅位于生活区一排员工宿舍和办公室的中央,整个生活区是一个院落,全部用彩钢板封顶。院落中设有乒乓球台和羽毛球场地。“下班了有时间可以玩玩。”相天栋的一位同事说。
生活,用一种以前从未想过的方式,拥抱了这些土地流转之后的农民。
2、一笔经济账算出来的"幸福路"
和众多农民兄弟一样,自己种不种庄稼、干什么活,那可得算账,主要对比的是收入。相天栋早就觉得,种庄稼不划算。“我家4口人,承包地将近40亩,因为灌溉用水分配少的原因,每年能种的也就20多亩,一年下来,除掉农资种子等各种费用,每亩地的收入不到2000元,这还不算人工费。现在土地流转出去,每口人可拿到3000元地租,4口人就是1.2万元,至少是原来自己种庄稼收入的两倍。”
土地流转前后庄稼地里的收入差是显而易见的,但流转后的好处远不止这笔账。相天栋说,以前既种庄稼又打工,由于来回奔波,用工单位不会为某一个人留着岗位。等他们忙完庄稼地里的活再去打工,往往得重新找东家,一年辛辛苦苦没有休息时间,收入也就2万元左右,还不包括伙食费、交通费。现在在这家农业公司打工,正常生活中基本没有什么花费,从3月上班到11月放假,每年工作将近9个月,工资收入3万多元。放假可以安心休息3个月,还不用为来年到哪里去打工而操心。
太阳刚刚偏西,相天栋和同事们便干完了手头的活。当天下班早,他们乘坐公司的通勤车返回县城的新居吃晚饭。这座面积70多个平方米的楼房住宅,是相天栋在去年11月放假后才决定要买的。这么多年来,相天栋两口子一直东奔西走,手头却没有多少积蓄。去年,两口子在农业公司上班9个月,工资加奖金的收入将近6万元,再加上地租收入,首付房款没有问题,于是在县城买了新居。
农闲季节住在县城,农忙季到公司上班,生活有规律了,挣钱也有保证了,相天栋夫妇感叹:“总觉得好像在梦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