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土地流转遇到的难题
原本流转土地是为了实现规模效益,但现在土地流转的成本却越来越高,一亩地动辄八百一千元以上,加上人力成本和投入成本也在提高,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已经超出了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在政府补贴、农村金融和政策性保险还不能及时跟上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者价格波动,很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眼下在我国的几大粮食主产区,比如安徽、河南,都出现了种粮大户毁约弃耕的现象。
另外,农民究竟是进城务工还是回家种地,往往是根据当年外出务工的情况来决定的:如果外出挣的多,就把土地流转出去;如果外出务工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收入不高,还会选择回家种地。但是每年经营的土地规模变动很大对于家庭农场的经营者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短期流转的土地往往只能种植一些一年生的、经济效益偏低的作物,很难做长期投资,这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增值也是相当不利的。
基于以上两点,目前在很多地方,土地流
转遭遇了难题:是经营风险,规模大了不代表效益就高;第二是土地短租,造成种养大户难以获得长期的经营收益。
针对土地流转的一些建议
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类型
目前来看,农村地区已有的农业产业类型无外乎四种:是规模农业,通常指大田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市场风险不大,收益相对稳定。第二是设施农业,比如在温室大棚里搞一些种养殖,投入和产出都比较高,但市场风险也相对较高。第三种是养殖业,和设施农业特点类似。第四种是休闲农业,需要倚仗当地的自然资源,需要撬动的资金也更多。
所以,在考虑土地流转以及在确定流转的面积之前,首先就要明确发展什么项目、能够投入多少资金,从自身优势入手。
明确土地用途
很多人流转了土地,但不了解土地的性质。比如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有哪些区别?盐碱地、荒山地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有哪些用途?这些都会影响到土地流转的成本和未来的升值空间。
关注政策扶持及补贴的项目
关注重点扶持并且给予补贴的项目,以项目为导向来决定自己的流转规模。比如说现在大力倡导发展休闲农业,并且明确提出可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四荒地来发展;还大力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申请成为符合标准的家庭农场也会获得相当可观的政策补贴。
先做好示范标准
在决定大规模流转土地之前,可以先流转少量土地,比如搞一个生态有机的果蔬大棚,在获得市场认可,实现高质高价之后,自然会有周围乡亲们愿意合伙,这样就无需再去流转土地扩大规模,只给周围农户提出标准,形成订单合作的关系,一样可以赚到销售和流通领域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