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我国对新型农业植保机械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业内统计,2016年国内市场植保无人机数量大约是6000多架,到2017年超过1万架,可谓增速惊人。从普通农民做起植保生意到创业型团队拓展植保市场,再到京东这样的巨头入局,无人机植保服务的市场潜力被广泛看好。
然而,在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有一些乱象成为了行业困扰,诸如价格战、配套服务不足、标准混乱等现象普遍存在。当标准化、规范化成为了政府、行业、用户的共同心声,谁将成为农业植保产业的最终整合者?
京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
行业整合大势所趋,无人机植保将向平台化发展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8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展国际论坛”上,民航局副局长李健透露,植保领域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将会率先实现行业普及。民航局相关领导在论坛上还透露口风,从明年开始,植保无人机要在范围内进行推广。这意味着从明年起,植保市场的所有有人机都将被无人机替代,植保无人机将迎来大爆发。
从官方表态来看,植保行业无人机化是大势所趋,但目前而言,行业发展不够规范,一直存在着缺乏统一标准、配套服务不足等问题。由于行业发展迅猛,植保服务商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为抢生意大打价格战从而降低服务水平等各种问题。因此,建立行业规范,是发展无人机植保产业的前提。
目前无人机植保服务的发展形式主要有三种,种是小型植保服务商在本地进行服务,考虑到病虫灾害的突发性,小型服务商在防治范围覆盖、喷洒标准化等方面能力不足,也不利于病虫灾害的区域整体防治。第二种是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进行跨区域作业的服务联盟,类似有组织的游击队,在各地游走,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完成资源调度,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农民需求和飞防队的跨地域快速匹配,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办法。第三种是行业巨头整合的连接飞防服务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无论是对于大型农场的覆盖能力,还是大面积病虫害的区域协调防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比中小企业单打独斗、竞争能力不足等缺点,对于产业发展而言,平台化可以推动无人机植保产业进入良性竞争,实现供需有效匹配,未来无人机植保产业必将走向聚合而非零散存在。
多方混战巨头入局,谁将成为产业最终整合者
尽管目前农业部门、民航部门都在从立法角度积极积极推进无人机植保行业走向规范化,但更重要的是,植保产业需要首先建立一套适用于自身发展的规范和标准。当创业团队、无人机生产商在植保行业多方混战时,京东这样致力于智慧农业产业整合的巨头也瞄准了这一市场。
此前京东一直在尝试整合植保上下游资源,去年还建立了国内无人机植保科技服务联盟。今年4月9日,京东在京举行无人机开放赋能暨智慧农业共同体启动会,正式宣布将以无人机农林植保服务切入,搭建智慧农业共同体平台,与地方政府、农业上下游龙头企业、农业领域专家等共同合作,构建开放、共生、共赢的农业合作平台。基于这个平台,京东植保无人机依靠京东集团完善的供应链、多年积累的大数据以及强大的技术实力,将整合植保机厂商、飞服专业组织、飞服药剂供应方等多方资源,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4月9日上午,京东无人机开放赋能暨智慧农业共同体启动会在京举行,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京东还发布了智慧农业共同体平台落地项目——“京东农服”APP。这个APP实际上就是连接飞防服务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借助APP平台打造的智慧农业管控系统,京东将以平台形式统筹农业耕地及飞手资源,实现产业整合和资源有效对接。
对于需求方而言,农民可以根据平台选择与自己所耕种作物、作业口碑的植保服务商,反向促进植保服务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于植保服务商而言,可以促使其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更专注于植保主业;对于行业而言,通过资源统一整合将使各自为战的植保服务规范起来;对于管理部门,通过对全行业作业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提供气象地理、病虫灾害等有效监控和决策服务,助力管理升级。
无人机植保能更好地适应各地复杂的地形地势,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植保市场的无人机需求空间十分之大。在迎来产业大爆发的同时,行业也必将走向聚合、形成规范。京东智慧农业共同体平台以植保为切入点,提供解决方案、建立标准和体系、引导规范行业发展,给整个无人机植保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协助标准建立,推动行业共同发展,农业植保产业的最终整合者,会是京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