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的根本问题:弱行业下的僧多粥少
(1)到底有多少粥?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20亿元,其中,产业(农林牧渔业)国内生产总值为63670.70亿元,占比8.56%
土地托管会是中国农业的救命稻草吗?总比农村土地流转靠谱!
(2)农村有多少“僧”?
2016年末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5.9万亿人,占总人口比重42.65%。
(3)每个僧能分多少粥?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农村常驻人口在农业上的产值是1.08万元。
二、农业的两难:土地不集中当然不行,关键是怎么集中!
中国农村的土地当然需要集中,集中的可选方式有很多,土地置换、土地流转、土地重新调整、土地托管、土地合作社、土地银行,市场上有各种尝试。
但是显然,最近土地流转不怎么提了。为什么?
因为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搞土地集中,缺乏可复制性。
怎么理解?
土地流转方式搞土地集中,成本太高,收益难以上去,失败者居多。
你看,农民原来自己种地,地租不算钱,劳动力不算钱,你承包过去,这两块都要有成本,再者,还要考虑农村稳定的因素,你整村的地都承包了,农民干嘛去?
并且,农民的算账方式和政府不一样。华北地区一般只要是政府行为的土地集中,给农民的钱都是在一亩地1500元左右。政府认为这个价格不低。但农民还是认为吃亏了,为什么?农民在其他方面的生活成本显性化提高了,我原来自己种地根本不需要买煤,少地里收的庄稼杆儿就行了,我原来也不需要买菜,自己地里弄一份菜地就够全家吃了,你把地弄走了我都需要花钱啊。你看,农民的算账方式也没什么问题,很实在。
三、土地托管是中国农业的那根救命稻草吗?
所以对于弱势行业,我们不要把目光抬那么高,小心一直抬头走路容易拌跟头。
从2016年开始,不断有农业部门专家领导出来吹风,鼓励土地托管,鼓励农业服务。甚至直言到:土地流转规模无法扩大,土地服务的规模可以扩大。
为什么?
算笔账就清楚了!
土地托管相比土地流转有两个优势。
(1)产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不转移,少了很多纠纷。美其名曰:农民雇佣农业服务公司。
(2)地租没有显性化。要知道,一亩地一年大量作物的农业产值才2000元,光地租这块就能有500元,四分之一。(再弱势行业,25%的成本降低意味着什么?)
所以,目前一堆企业一窝蜂的开始转型土地托管了,当然也有的叫农业服务。
后语:但愿土地托管这次能够成为中国农业的转型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