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风一吹,麦子就熟了。
在豫西三门峡的麦田里,收割机轰鸣不断,这是一群为生计奔波的“麦客”。在农业机械化的现在,曾经的镰刀变成收割机,这些开着收割机走南闯北收割小麦的人,被称为“现代麦客”。
他们从南方出发,一路北上,迎着滚滚麦浪,漂泊大半年,绘制着自己的“逐麦”人生……
逐麦,从云南到新疆
5月31日,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羊虎山村。
刚过上午11点,天气已酷热难耐。曲普选和妻子正忙着帮村民收割庄稼。滚滚麦浪,裹杂着干燥的泥土味,瞬间将两人包裹。
今年47岁的曲普选走南闯北四处收麦已有三四年,一家人“逐麦”而生。每年四五月份,开着农机途经云南、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甘肃……追随着滚滚麦浪,一路北上。
一个星期前,曲普选来到三门峡,寻找待收割的麦田。
当地每亩地为60元,他报价50元。商量好价钱,就发动机器开工了。曲普选并不想和村民纠缠是否少了一分地,后者也不相信麦客手里的GPS测量仪,总能找到自己田少的理由。
只要误差不是太大,曲普选都可以接受。
“这里农田分散,只能临时找活,是赚不了钱的,我准备到新疆去。”曲普选外出收麦的时间长了,思想活络,也有着自己的“秘密基地”。他在新疆有定点联系的几家农场,加上去新疆的机器少,好的情况下,一个月可以收入好几万,十分可观。
这次出来,曲普选15岁的儿子也跟着,一路上可以帮忙。偶尔曲普选也让儿子摸一把收割机。“等再过两年,攒够了钱,也给他弄辆机器,跟着一块收庄稼去。”曲普选笑说。
生活,辛苦中有希望
离这里七八里地的另一块田地,来自驻马店的一组车队正轰隆隆收割庄稼。麦秸碎屑夹杂着尘土,将整个收割机淹没。
驾驶室里的吴凯小心操作着,汗水将胳膊上的灰尘冲出一道道。十多分钟,一陇麦子收割完毕。吴凯跳出驾驶室,“咕咚、咕咚”大半瓶矿泉水下肚。
吴凯今年38岁,在各地收麦已有十多年,是十足的“老麦客”。今年,他和妻子出来已有两三个月,从云南开始一路北上,除了中途回老家收麦外,便一直在外奔波。而这样在外的日子,要一直持续到11月底。
记者感慨“麦客”行当的辛苦,吴凯却笑着摇头,说麦客的工作虽辛苦,但收入还算可观,辛苦大半年,能维持家里一整年的开销支出,再加上时间相对自由,不少村民依然选择这个职业。“再说,啥工作都一样,哪有轻松赚钱的活儿。只要能吃苦,生活还是会好的。”
聊了没多久,吴凯的车队要出发了。一路北上,继续他的“逐麦”生活,也继续绘制着对未来生活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