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环京津冀第二届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天津圆满落幕!

   2018-07-06 德邦大为5520
核心提示: 2018年6月30日,“环京津冀第二届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天津成功召开。专家们围绕“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升新农村生态效益”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初步形成如下判断:

  生态及经济效益内生机制逐步显现,保护性耕作迎来2.0时代


  ——环京津冀第二届保护性耕作论坛

 

  2018年6月30日,“环京津冀第二届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天津成功召开。专家们围绕“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升新农村生态效益”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初步形成如下判断:当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内生机制作用逐步显现,应用推广开启全新快速增长阶段,迎来2.0时代,有望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为提升新农村生态效益做出更大贡献。
 

环京津冀第二届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天津圆满落幕!
 

  论坛由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总站、天津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总站合作主办,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刘恒新站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刘宪会长,天津市农机办胡伟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李洪文主任及行业内专家、农机推广人员、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1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代表们考察了京津冀保护性耕作机具及出苗情况,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发展趋势、推广与产品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机械化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治理农田扬尘、防治农田风蚀水蚀的重要措施。保护性耕作实施秸秆留茬覆盖,起到挡风固土的作用,大面积实施可有效地减少农田扬尘,防治沙尘暴。秸秆覆盖和深松技术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大雨和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

 

  (二)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蓄水保墒保温抑制杂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团粒结构,减少土壤板结和退化,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三)发展保护性耕作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化免耕、少耕和复式作业,简化工序,降低成本。长期实施可有效减少农田用水量,抗旱抗倒伏,增加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四)发展保护性耕作是防治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保护性耕作为秸秆利用找到了出路,有效防止了农民抢农时赶季节焚烧秸秆。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使碳元素以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从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总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00年,美国工程院评选出影响的十大工程技术,其中第七项是农业机械化。在这个基础上,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评选出美国20世纪20大影响人类的农业工程技术,其中第七项就是保护性耕作。

 

  天津农机办副主任胡伟主持了研讨会的环节。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刘恒新站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汤永禄研究员,河北省农机户技术推广服务总站站长史家益,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站长杨立国,及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武研究员等与会嘉宾,就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发展趋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现场参会人员就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存在的困惑与嘉宾交流意见。
 

环京津冀第二届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天津圆满落幕!
 

  上个世纪40年代,中国的一批农业专家,开始在四川、黑龙江、江苏等地做免耕播种试验,取得了很好的试验效果。但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机具,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项技术基本上没有推广。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大专家开始引进国外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并进行了大量的本地化试验,找到了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及装备路径,为这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

 

  2002年以来,原农业部开始设立专项,组织各级农机部门大力试验示范和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分期分批在20几个省区市建立了100多个示范县,为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及不同地区建立相应的技术和经济模式,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应用面积超过1亿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从最初的机械化技术引进算起,保护性耕作在我国的试验推广已超过25年时间。截至目前,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技术模式已基本形成,机具产品由能用开始向好用阶段提升,技术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用户的接受程度普遍提升。最近两年,在没有新的示范项目推动的情况下,技术应用的内生机制逐步显现作用,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农大李洪文教授提出“保护性耕作将迎来2.0时代”的判断,得到众多专家的认同。

 

  几年来,特别是在气候变化较大年份,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优势体现越发明显。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春季,在东北、内蒙古等保护性耕作推广基础较好地区,出现持续大面积干旱天气,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大量增长,国内多家主要机具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北京德邦大为科技有限公司的免耕播种机销量实现翻番式增长。

 

  李洪文教授主持研讨第二环节。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副处长张园,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李社潮研究员,薄克明(天津市农业机械推广总站站长),德邦大为(佳木斯)公司副总经理苗全、河北农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永生等专家及天津市两家合作社代表,就保护性耕作产品应用情况与现场参会人员进行了互动。
 

环京津冀第二届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天津圆满落幕!
 

  1992年,中国农大的专家们开始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当时的主攻方向就是研究中国的免耕播种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创造地设计了适合中国农艺需求的机具。解决了在一年一熟区,秸秆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完成免耕播种的问题。这项成果,回答了在中国能不能生产出适合中国土地条件、农民经济条件、能用的免耕播种机,解决了有没有这个问题,开启了保护性耕作机具的1.0时代。2002年,这项技术获得了科技进步奖。

 

  2002年,农业部开始设立专项,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当时,国内生产保护性耕作的机具企业不足10家。伴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内生机制作用的逐步显现,一个相对规模化的稳定市场开始形成,机具企业和产品也将快速提升,迎来2.0时代。截止到目前,有关网站的信息显示,进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的企业已经有将近300个,涌现了德邦大为等一批的机具生产企业,解决了技术应用中的一系列难题,实现机具品质和功能的突破。如德邦大为研制的1005系列高性能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无论在秸秆清理和防堵、机器适应性和可靠性、及智能化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完全可以满足环京津冀地区一年两熟玉米精量免耕播种的需求。
 

 

环京津冀第二届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天津圆满落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