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农机进口产品国产化替代才是最大增长点

   2018-07-06 农机1688网原创陈敏13660
核心提示:2018中美贸易摩擦中发生的“芯片”事件再一次深刻地告诉我们,技术优势是全球发达企业占领中国市场的优势,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核心优势,不管是何种领域,只要过度依赖于人,将会被“卡着脖子”“牵着鼻子”往前走,正所谓“技不如人”就必然“受制于人”,农机产业亦是不外乎如此!

 

  壁垒打不破,就一直被“卡着脖子”往前走

——农机进口产品国产化替代才是增长点

 

 2018中美贸易摩擦中发生的“芯片”事件再一次深刻地告诉我们,技术优势是全球发达企业占领中国市场的优势,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核心优势,不管是何种领域,只要过度依赖于人,将会被“卡着脖子”“牵着鼻子”往前走,正所谓“技不如人”就必然“受制于人”,农机产业亦是不外乎如此!

 

 当下的国内农机产业大而不强,产业制造聚集在低价值竞争领域,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诸多领域存在着技术工艺壁垒尚未突破,大型化、智能化、高精尖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直面自身短板,国内农机产业不得不把关注的目光从“规模全球”的障目光环中转移出来,寻找突破困局、重回正常发展的路径。

 

 农机行业如何走到了目前矛盾、尴尬和窘迫的境地呢?

 

 归根结底,所有问题都是产业经济杠杆失衡所致,也就是过去的超常速发展而产业结构不平衡诱发的“后遗症”。

 

 先看一下当前农机行业所处的境地——自2014年开始,国内农机年收入规模增速连续3年进入个位数增长发展通道,以传统品类为代表的大众产品进入了持续下滑通道,尤其是去年,下滑幅度之大令人震惊,据统计,2017年行业骨干企业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同比下降25.75%,小四轮拖拉机同比下降18.67%;收获机总产量下降29.48%,其中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产量同比下降了48.64%,履带式水稻收获机同比下降24.29%,轮式小麦收获机同比下降了24.04%……全都齐刷刷地进入了两位数下行通道,今年上半年,整体市场表现依然低迷,诸多品类依然在下滑的通道上艰难前行,下滑幅度依然在两位数区间。

 

 从宏观来看,农机行业低迷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中,有三大行为主体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分别是政府主管部门、农机企业和农机用户,这三大主体所主导的购置补贴、制造与流通、收益与需求三大发展因素,在相互配合前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同步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偏差,这是不可逆转的经济规律,以下三点足以佐证。

 

 点,行业围着政策转,补贴政策执行中的偏差破坏了市场正常规律和平衡。

图片1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补贴门槛大幅提高、光伏补贴被踩“急刹车”、棚改货币化“停摆”、机场建设停止基金补贴返还……几乎所有政策补贴都进入了暂停休整阶段。实际上,关于产业政策补贴的争议就一直没停止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产业政策不可避免地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正常情况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需要什么类型、什么技术水平的产品,本来就该由市场决定,但因为会出现“市场失灵”,所以有时也需要政府出手,修复市场,让资源得到更有效率的配置。如果产业政策反客为主,对产业进行总体规划和过度引导,行业就会脱离市场,就变成了“围着政策转”。

 

 农机行业也是不外如此,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把“双刃剑”,急速拉动市场的同时,也衍生了不少弊病——2004年,拿出4000万元资金用于粮食主产区16个省(市区)66个县的农机购置补贴,此后的12年,逐年加大“三农”惠农扶持力度,政策红利逐年增加,激发了农村市场对农机的巨大需求,整体市场发展进入了超常规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农机行业走过了被业界公认的“黄金十年”,2012年国内农机整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成为全球。纵观2004年农机补贴政策实施的14年里,年度国补资金额度从最初的0.78亿元上升到峰的237.55亿元,2017年在2016年的基础上减少了50亿元,但是也有186亿元之多,有了这么一块“大肥肉”,各种各样的正向和负向的作用力同时涌现出来,从补贴拉动效应来看,2014年之前,补贴资金多少直接决定了农机市场发展走向,年度市场规模增幅都在两位数。转折发生在2014年,从这一年开始,伴随着产业结构性调整起步,年度市场规模一举跌落至个位数区间,市场发展风向发生了逆转性变化,农机市场出现连续的增幅趋缓,传统产业出现持续回落和大幅下滑。可以说,现在的农机市场表现正是在为以往的过度和不平衡发展埋单,具体到补贴政策环节,有三个绕不开的拉低市场发展的负向力:一是,补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诸如前几年的补贴资质灰色地带一直存在、补贴资质获取关系公关、关系营销疯狂等等;二是,导向引领走过“弯路”,最初几年,一味追求速度忽视了质量和刚需;三是,补贴政策过度干预产业发展,打乱了市场自然规律。

 

 二是,旧产能扎堆,新产能未形成,农机企业发展到了“悬崖”边上。

 

 时至今日,直面问题、敢于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多,有些说法虽然偏激,但是一针见血,不无道理,有人讲:只要有财政补贴在,就会有投机骗补的存在,最后很可能演变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浮躁的企业为补贴而努力,认真踏实的企业反而吃亏。

 

 在补贴政策实施的前十年,农机产业投资可谓趋之若鹜,看到有补贴,不管是专业还是跨行企业纷纷入局,奔着“补贴资金”这个大蛋糕而来,农机制造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据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农机制造业规模以上制造企业(主机与配件)1466家(其中国有或控股340家、民营企业1040家、三资企业86家),而到了2017年,规模制造企业到了2429家,数量增长迅速。更不协调的是,如此之多的制造企业却一股脑地扎堆于中低端产品制造与流通,诸如中小马力拖拉机为代表的动力机械,以小麦、水稻、玉米等为对象的联合收获机械,以低端性能为代表的单缸小四轮、农用三轮车等产品领域,一味追求补贴效应,走捷径而放弃踏实发展,产能重复投入,导致了范围内的严重饱和,“供大于求”成为传统产业下滑的主因。这种情况下,农机企业间恶性竞争不断——互挖墙脚、互挖人才导致技术工艺开发“山穷水尽”;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国内农机制造的竞争力越来越低,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国内农机制造品牌一个个被欧美企业并购,国内民族农机品牌发展已经遭遇瓶颈;过度追求“快”、追求迅速得到回报,个别企业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行动落后于口号,粗制滥造层出不穷……农机产业由朝阳产业一步步变成了成了产能过剩产业,巨大的中低端产能规模虽然全球,但是由于高端产品开发不足导致整体竞争优势低下,说到底,低产值、低附加值发展已经成为农机行业发展的窒息瓶颈,“新旧动能转换”到了关键时期,已经时不我待。

 

 三是,收益、需求和供给矛盾造成用户消费信心回落,内需上行趋势被破坏。

 

 “这几年,什么都不靠谱了,不管是什么物品,价值说落就落,还在坚挺的,只有房价和油价了。”像这样的抱怨可谓屡见不鲜。今天的经济环境下,即便你手段用尽,消费内需拉动也好像显得乏力至极。

 

 涉农行业也不除外,近年来,伴随着粮价市场接轨机制的推进,粮食价格变得飘忽不定,忽高忽低,而与此同时,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持续上升,整体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农民收益大幅下降。有人统计过,以中原区域冬小麦、玉米一年两季轮作为样本,一亩地种粮年纯收入大约在1035-1445元之间,这种情况还是在年头好、产量高的情况下统计的,如遇到干旱、病虫害以及收获期持续阴雨等不利因素,整体产量和粮食品质都会降低,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一亩地的收入也就在1000元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投入产出结果,大家不用细想就可以品味清楚。农民种粮挣不到钱,种地积极性自然不高,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农机手的收入,据农业机械杂志统计显示,今年麦收期间,48%机手收益减少,42%持平,仅有10%的机手增加,整体收益水平下降明显。由此可见,农机投资的热情因为各方收益下降而大受影响,而与此同时,在规模化作业区域,诸如新疆建设兵团、东北农垦等,大型高端机械因为国内制造不过关,而不得不高额进口欧美一线品牌产品,购买与维护使用成本居高不下,不仅如此,国内农业领域诸如经济作物机械化、园林机械化、收获后加工机械化以及性能可靠的微小型机械产品等等领域,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国内农机细分市场满足程度亟待提升……投入产出和供需矛盾造成了国内农机用户消费信心不足,市场不振亦是必不可免。

 

 直面国际化竞争存亡之殇,我们应该怎么做?

 

 如何打破眼前困局,国内农机行业内对“升级转型”、“新旧动能”转换这一路径秉持着高度的认可,而具体到实际行动上,这是一个需要行业全要素各主体齐步走的过程,也是沉淀、积累和充满挑战的艰苦历程,其中方向引领和主导权仍然在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身上,目前也正在进行着调整,具体到产业执行上,必须由制造单元来承接。

 

 从目前国内市场的需求和经营结构来分析,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将是一块非常大的“蛋糕”,据资料显示,全球五大农机巨头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久保田与克拉斯,前三家企业2015年收入总额与我国当时231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收入相当,中国市场是这些企业的主要贸易对象。据海关统计数据,2017年农机行业进出口总额123.2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2.38亿美元,拖拉机(包括轮、履及履带牵引车、手扶)进口总量1619台,同比增长10%;联合收割机进口400台,同比下降了56.62%。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类产品均以大型化高端产品为主,这类产品单台价格动辄就在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人民币。
 

图片2
 

 抢占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前提是国内制造必须先升级,让自己具备这个能耐,因此,我们和“厉害了,我的农机制造”还有很远的距离,必须加速跑。

 

 首先,针对高端产品,我们必须突破技术设计、核心部件制造、关键材料加工工艺等壁垒,形成实实在在的“新动能”。

 

 目前,500马力以上拖拉机、大型采棉机、大型青贮机、大型耕整地机械、综合性收获后加工机械等产品,我国严重依赖进口;在核心工艺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作业装置存在较大技术瓶颈,如大马力环保和节能型发动机、电液控制系统及控制软硬件、动力换挡传动系统、打捆机的打结器、采棉机的采棉指、免耕精播机的种夹等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再如,在CVT无级变速系统、全时驱动技术、悬浮底盘技术、青贮揉丝技术、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等环节存在诸多壁垒。正是这么多的壁垒和依赖,才使得我们农机产业大而不强,受制于人!今天,我国进入深度工业化时期,对于“卡脖子”难题必须全力以赴,突破,《中国制造2025》把“农机装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等一起列入将要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足以可见对农机工业创新关注程度之高。

 

 因此,政策支持必须向高精尖研发领域倾斜,给予超常规力度的支持,同时主管部门应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于低端重复产能进行严格和限制准入;具有国字号资质的专业科研机构切实下气力聚焦高端农机技术研发、工艺突破,创新现有产业软实力,迅速升级到新高度;高端院校应该将理论研究与实际进行有效结合,让论文研究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规模企业应聚焦高端制造,形成向全球一线品牌看起的综合实力……各环节、全要素共同努力,农机“新动能”的形成指日可待!
 

图片3

其次,针对现有产品体系,我们必须提升可靠性、适用性、智能化、舒适性、耐用性等指标,让“旧动能”实现升级。

 

在审视国内农机制造产业结构时不难发现,我们所生产的产品不仅聚集在中低端,而且普遍存在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作业可靠性低”!熟悉农机行业的人可能都熟悉一个案例,2014年,久保田半喂入产品因为铭牌标定技术参数与实际有出入原因被停止享受农机补贴,以久保田588半喂入水稻收割机为例,东北区域市场销售价格一般在22万左右/台,正常情况下补贴5万元/台,这5万块钱补贴没了,用户要自己掏腰包,按常理会直接影响用户的购买取向,但是,用户就是认准了久保田半喂入产品的可靠性和作业效率,甚至有些用户非久保田半喂入不买……相关农机管理部门在久保田企业的整改达标后恢复了其补贴资质。由此可见,今天的消费者已经不再惟低价格去完成消费了,产品才是消费者认知的最主要载体,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说:“再不可以忽悠中国消费者了,什么‘物美价廉’,什么‘让消费者享受低价’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靠不住的。”农机行业内有位资深人士说过,国内某些农机产品在作业性能上并不比进口产品差多少,关键是可靠性不够,使用过程中老是坏、老是出问题,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农忙作业期间总是修,厂家服务再及时,也耽搁事儿呀,机手耗不起、农户更耗不起!

 

因此,国内现有相对成熟的农机体系,不管是小微型产品还是大中型产品,必须彻底摆脱“用时间换空间”的做法,不能坐等着市场重回到繁荣期,而是扎扎实实从做精一枚螺丝、一根轴承、一个部件到整机装配、性能保证全过程的点点滴滴开始,进行全过程控制,保证产品整体性能的升级,让“工匠精神”这一口号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唯此,老树才能开新花,“旧动能”才能焕发新活力。

 

时光不停,前行。农机行业在前行的路途中必将会面临更多的不可预测和屏障、壁垒,关键是对待事物的姿态必须踏实,技不如人、受制于人,就得知耻而后勇,奋力赶上。不管市场经济环境怎么变化,最丰厚的回报永远属于强者和领先者,我们也坚信,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中国农机产业不会长久落后,发力、赶超、取代、引领这几个主题词,必将成为近期每个攀登台阶上鲜活的注脚!(作者:李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