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乡村振兴的热潮中,一些地方出现的“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值得关注。部分地方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大包大揽,干劲十足,而真正的主角农民却摆出一副与己无关的观望甚至看热闹的态度,把乡村振兴看作是政府的事,坐等政府来修水、修路、搞建设。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政府免费发放种子、干部帮农民收割、卖农产品的情况。农民不仅不领情,还认为政府干部瞎帮忙,满腹牢骚怨言。
部分农民产生这样的观望情绪,一方面原因是,多年来形成了过分依赖政府的思想观念,自立自强意识差,什么事都要找政府,认为政府拿钱理所应当。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民被有些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折腾怕了。以往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者小团体的目的和利益,不顾群众需要和当地实际,不惜利用手中权力搞出了一些劳民伤财、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伤透了农民的心。
乡村振兴,一定要防止农民沦为旁观者。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引导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
首先,要规范政府的行为,坚持依法行政,让农民摆脱过去过分依赖政府的思想观念。政府要改变过去大包大揽、“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工作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建设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创造条件让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根据自己需求、喜好建房子,发展产业,从而促进农村新型经济的建立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同时,各级政府要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增强农民振兴乡村的信心。
其次,引导农民转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理念。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依靠传统农业很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调整种植结构又面临着资金短缺、产品卖不出去等风险,一旦失败,一年的收入就泡汤了,一些农户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一些地方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现代经营模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逐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再次,完善激励机制,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形成良好的乡村创业氛围。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采取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参与,容易引发农民的逆反情绪。一些地方探索建设“树典型、学先进”的激励机制,对一些脱贫致富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创业氛围。
最后,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要补齐人才短板,完全靠引进人才是不现实的,必须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农民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教育,让他们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主体。现在,一些地方建立专门的农民培训学校,着力培养一批适应新时代、掌握新技能的乡村振兴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