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农机进口和出口研讨会”在青岛召开。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农机企业纷纷尝试着“走出去,引进来”,但是由于地域差异,文化不同,政策各异等原因,很多项目无法顺利实施。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正是为了团结各省部分经销商和农机企业,希望能够组成联盟,协同为农机产品的进口与出口寻找到更为适宜的合作。
作为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皆在为中国农机企业与国外市场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促使中国农机企业更加了解国外市场,国外适宜农机也能走进中国市场,为中国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研讨会上,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潘超以及季节为参会代表分别作了“加拿大免耕播种以及土壤处理机械”和“印度农机市场分析”的报告,帮助大家了解国外市场需求与变化。作为中国农机出口国外市场的佼佼者,吉峰农机在此次会议上也表达了自己的需求。“虽然国内农机市场趋于平稳,但是未来五年农机进出口仍然将保持两位数加速发展,占农机总产量的比例将快速提高到10%-20%的水平。”吉峰农机彭松说道,“虽然形势较好,但企业走出去的痛点也有很多,如没有适合的销售渠道,没有与外商谈判的经验,把控风险能力低,更为关键的是农机售后能力无法保证。”
我们知道,农机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非将机器销往国外即可,还存在后续的售后,维修以及配件的提供,这些问题的不完善将导致中国企业在国外认可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彭松认为,境外的“小流通”无法承载中国农机的“大制造”,因此,整合国外农机行业资源,形成真正的“优质企业抱团”,共同构建我国农机产业境外流通与服务体系建设,是支撑中国农机生产企业在境外可持续发展的桥头堡。为确保中国农机产品品牌在境外的可持续发展,从区域重点市场着手构建我国农机境外流通和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另外也有参会者表示,很愿意购买国外农机产品,但是存在信息不对等,不知向谁买,买哪家企业产品更放心等问题,希望协会能给给予一定的帮助,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邓志红说:“近年来,中国农机流通协会通过国外农机展会积极为用户搜集了欧美等各国农机信息,从中发现目前国外一线产品进入中国后,机械性能很好,但是价格较高,让用户望而却步。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也在积极寻找一些二线产品以及品牌,并积极进行相关项目的洽谈工作,希望我国用户能集中力量,将散单子拼成大订单,提升我们的议价能力。同时,协会还将一如既往的为用户寻找更加适合的厂家,尽量满足用户以及企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