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惠金融服务“三农”重要渠道的农业融资租赁又有了新的发展模式。《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宜信旗下融资租赁品牌自2012年起率先在农业机械行业开展面向农民的小微农机融资租赁业务,通过一揽子方案支持乡村建设。业务从最初的农机等动力设备,逐步拓展到涉及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烘干、储存和加工的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机械化设备,此外还涉及生物租赁领域。业内专家表示,工商资本下乡有效解决了农村缺资金的问题,但仍需产业融合,强化全链条服务,解决“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构建全链条农业租赁业务
“农村经济中活跃的农户去买拖拉机、买收割机、买粮食烘干塔等生产工具,买不起的话可以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租机器,这就是宜信普惠一直在做的小微租赁业务。”宜信创始人、CEO唐宁8月6日在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实践助力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介绍,宜信提供的农机租赁,即农户选好农机后,由宜信普惠融资租赁将购机款支付给农机经销厂商,帮助农户解决购机资金难题,而农机经销厂商则依然负责农机使用过程中的质保问题;只有当农户有明确的购机需求并选好机型后,宜信普惠融资租赁才会为农户提供融租服务,双方约定在非特殊情况下农户不得退机;在农机租赁期间内,农机所有权归属租赁公司,农户按期向租赁公司完成租金交付后,农机所有权将履约变更至农户名下。
“有了机械化生产,一亩马铃薯的产量可以到6吨。”河北沽源县的马铃薯基地中,当地农户介绍。而在沽源县宏达农机公司董事长孟金龙看来,宜信的农机租赁业务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我们公司自2013年和宜信合作,4年多来,融资额超过了2500万元,极大地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收入,实现了利润大幅度提升。同时通过农机租赁方式,与近200名用户合作,实现了他们快速致富。”孟金龙向记者表示。
实际上,农机融资租赁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而在国内却还属新鲜事物。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明晰和鼓励下,农机融资租赁开始在农村市场活跃起来。相较于传统的信贷模式,融资租赁业务在农村无疑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你选我付款,质保厂家管。你租我才买,我买你必租。想要所有权,租金要付完。”看似复杂的全链条农业租赁业务,宜信普惠高级副总裁、宜信普惠融资租赁总经理毛芳竹就用简单的三句话概括了。
据悉,经过多年发展,宜信普惠融资租赁目前已经在中国的粮食主产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河北等20多个省份,涉及农机设备约14大类180种,涉农融资租赁客户就遍及196个县市区,租赁机型可满足农业生产耕、种、收、深加工全流程需求。
创新推出奶牛活体租赁
作为宜信普惠旗下专注小微租赁的品牌,宜信租赁在农村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不断贴近现代化农村需求。早在2015年,宜信普惠融资租赁与军英牧场达成合作,以200头奶牛作为标的物首次尝试“活体租赁”,开创了以生物性资产为租赁标的物的行业先河。
由于河北尤其是唐山地区是为北京、天津等地提供鲜奶的主要基地。当时,唐山地区50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养殖企业约为550家,仅用于奶牛购买的资金需求量就超过2.4亿元,这还不包括人员及一些日常的维护管理费用。但是因缺少抵押物和担保物,当地的奶牛养殖企业很难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
正是看到了当地养殖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这种巨大融资需求,宜信租赁创新设计了“活体租赁”业务模式。“牧场把现有的奶牛先卖给宜信租赁,然后牧场接着再租用这些奶牛。从理论上讲这些奶牛的所有权归宜信租赁,但是还是由牧场来全权管理和使用。”毛芳竹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称。他表示,相比较贷款,融资租赁的成本将略高一些,但却能及时解决融资难问题,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三农产业。
不过,比起市场上较为主流和成熟的设备融资,生物融资的标的物面临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毛芳竹表示,由于活体租赁在国内尚未有先例,所以宜信在试水时也非常重视风险防控。一方面,为了分散风险,规定单户融资额不超过宜信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的5%,避免单一客户风险集中度过高;另一方面,一个产品成熟要经过一个生命周期。这个项目将会有3个月左右的观察期,等经历过一个比较完整的周期后,再继续推进和规模化铺开。
目前,宜信租赁拥有所有权的奶牛近6万头,业务范围从河北地区发散至包含主要牧区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在内的12个地区。项目累计完成260笔业务,放款额近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