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袁隆平成就被过分夸大?88岁还在下田搞科研!有人却主张“暂时遗忘他”…

   2018-08-15 强国论坛8040
核心提示:这些天,长沙高温不退。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马坡岭试验田里,常常能看到一个老人在田埂查看稻穗。

空调WiFi西瓜过夏天?

 

No,88岁袁隆平仍下田搞科研!

 

12日,一条微博转评赞近10万!
 

袁隆平成就被过分夸大?88岁还在下田搞科研!有人却主张“暂时遗忘他”…
 

  报道称,

 

  这些天,长沙高温不退。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马坡岭试验田里,常常能看到一个老人在田埂查看稻穗。

 

  他就是88岁的袁隆平。

 

  “只有下田最快乐”——这是袁隆平不变的心情。

 

  @新华视点微博下方还配了这样一组资料图:
 






 

消息一出,

 

88岁袁老再次登上热搜!


 

网友纷纷表示,

 

这才是最该尊敬的人,

 

我们不能忘记他!
 


 

然而就在前不久,

 

一篇“请暂时遗忘袁隆平“的网文刷屏

 

文章阅读量很快达到10万+

 

并被大量转发。

 

之后,媒体发布

 

《我们应该遗忘袁隆平吗?》

 

同样引发热议……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袁隆平成就被过分夸大?媒体发文回应!

 

  据报道,这篇名为《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文章,呼吁民众多关注水稻育种领域其他科研工作者。由于文章引用了大量国内大规模种植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等资料,也被一些人认为文章意指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分夸大,掩盖了其他科学家的光芒。

 

  随着这个话题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科技日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我们应该遗忘袁隆平吗?》一文,详细介绍了杂交技术与杂交水稻的区别以及袁隆平在学术界的贡献,并解答了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这篇报道主要回应了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称号名不副实?

 

  在《遗忘》一文中,作者对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提出了质疑,认为奠定了水稻这一门学科的另有其人,还据此介绍了许多在水稻育种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却不为大众所了解的科研工作者,如国内最早培育出“杂交水稻”的农学家丁颖、1963年就完成了个“杂交水稻”育种的美国科学家HenryM.Beachell。

 

  对此,《科技日报》采访多位农业和育种专家表示:

 

  《遗忘》中提及的丁颖和HenryM.Beachell培育的“杂交水稻”,通俗来讲并不是“杂交稻”,只是使用了“杂交”的手段选育的常规稻,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判断一个品种是常规稻还是杂交稻,不是看是否利用了‘杂交’,而要看是否直接利用‘杂种优势’。”袁隆平团队核心育种专家邓启云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袁隆平在一次选育常规稻的过程中,个发现了水稻的“杂种优势”现象。自此,中国才开始大规模研究杂交水稻。

 

  “利用不育系培育杂交水稻并非我国首创,但最早在生产上实现这一技术的是中国。而这一技术能在中国变成‘生产力’和粮食,关键人物就是袁隆平。”安徽农科院研究员朱启升说。

 

  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和袁隆平没有关系?

 

  《遗忘》文章提到,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的水稻良种是“汕优63”,也被称之为“杂交水稻之母”,但这一品种却并不是出自袁隆平,而是由农学家谢华安所培育。国内实际用于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鲜有袁隆平团队的产品。

 

  针对这个问题,《科技日报》的文章给出了这样的解答:

 

  不是袁隆平培育的品种,却未必没有“袁氏基因”。根据“水稻数据中心”数据,目前我国推广面积前三的杂交组合品种“汕优63”、“汕优64”和“威优64”,都是三系杂交稻。而这三个品种的亲本,都来源于袁隆平团队最早发现的“野败”。

 

  资料显示,1970年,时任袁隆平助手的李必湖在海南岛南红农场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后被命名为“野败”。“野败”的出现,为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打开了突破口,至今仍被国内外杂交水稻公司广泛应用于三系育种。1972年,袁隆平向攻关组所有成员单位发放了“野败”材料,共同选育“三系”强优势组合,从我国“三系”杂交稻所利用的不育系来源来看,“野败”来源的不育系占主导地位。

 

  袁隆平超级稻产品市场货架为何没有?

 

  《遗忘》一文引发网友疑惑,为什么袁隆平的超级稻名声在外,却很少出现在市场的货架上?

 

  针对这一疑问,《科技日报》报道称:

 

  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介绍,市民在超市买到的大米,一般都是“复配米”,即不是由某个单一水稻加工成的大米,“因此,会产生没吃过超级稻,特别是袁隆平团队超级稻品种的误会”。

 

  从销售方面来说,超级稻也并非没有市场竞争力。据《科技日报》报道,袁隆平团队研发的Y58S系列杂交水稻品种,已经连续三年每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Y两优系列品种,截至目前累计推广达2.5亿亩以上。“袁隆平在1999年联合发起设立的隆平高科,现也已成为了具竞争力的国际化种业公司。去年,已成功进入全球种业十强”。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自媒体拿袁老“刷流量”的新闻很可气,对于科学家,要永远尊敬。
 



 

  面对“遗忘之争”,他们却很低调……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不可能是一人之力,众人齐心才能推动一门学科的发展,而被推上台面的往往只是少数代表。

 

  袁隆平自己也常说“杂交水稻并非我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整个科研团体的成就”。因此,我们既要认识给我们米饭吃的科学家,也不能忘了袁隆平。
 


 

  关于这场“遗忘”之争,北京青年报相关报道的记者手记中讲了一个这样的细节:

 

  一名自称水稻育种的从业人员在《遗忘》文章下面留言说:“其实吧,我们搞水稻的自己说这个事挺少的,觉得没必要争,反倒有时候觉得有袁老爷子在前面挡着,我们更好研究。我担心的是,如果大家都不认可袁老爷子了,那大家还支持我们研究水稻吗?”

 

  记者近年来曾多次联系袁隆平团队,试图对袁隆平进行采访,但都被对方婉言谢绝。这次关于“遗忘”的讨论,虽然外界各种声音很多,但是袁隆平和过去一样选择了沉默,或许他本人并不太关心这种争论吧。

 

看了上面的记者手记,

 

再联系开头

 

“88岁袁隆平还在下田搞科研”的新闻,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