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供求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人们对粮食消费的需求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吃得健康”、“吃得便利”。“优粮优价”成为大家的共识。
资料图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来自各地的农产品注重高品质,主打特色牌,进行了综合展示。“优粮优价”也被认为是破解“卖粮难”的重要手段。
在首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的现场推介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二人转表演吸引了上百人围观。黑龙江省肇源县把当地的特色大米编成二人转,并邀请一级演员上台表演。大米的“色、香、味”伴着唱腔跃然台上。接下来登场的山西小米也不示弱,山西老乡把小米做成卡通形象,通过动画片让小米“自卖自夸”,同样赢得满堂彩。
各地粮食主管部门也纷纷登场,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站台。各地还通过现场签约、联合推介等方式开展广泛合作。
山西省粮食局局长杨云龙:今天,借助首届粮食交易大会的平台,我们和吉林省一道在这里举行吉林大米和山西小米品牌推介会。这是省际间粮食产业深层次交流合作发展的积极探索。山西小米久负盛名,素有金珠子、黄金汤的美誉,历史上就是皇家的贡品......
借着台上的表演和推介,台下的各色展品也迅速聚集了人气。一款类似方便面的即冲即食型小米粥,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山西太行明珠公司销售负责人张宏宾:这个小米粥价格从3到5元不等,八个口味,有红豆、绿豆、蓝莓、苦荞和蔬菜等。它保留了小米食材的口感,营养保留93%以上。这款产品特点是不需要花费30到40分钟去熬制,开水冲泡5分钟就能解决问题,方便了那些有饮食习惯但没有时间去熬制的年轻消费群体。
“山西小米”、“吉林大米”、“广西香米”、“宁夏大米”,一个个带着地域标记的农产品品牌扮靓会场。粮食交易中心主任贾骞介绍,近年来各地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瞄准特色化、品牌化、优质化,大力培育粮食产业品牌和企业群体,涌现出了不少知名度高、公众喜爱的粮油品牌。
贾骞:这种因地制宜的品牌培育、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既可以反馈引导粮食生产端、促进种粮农民增收,又能够促进粮食消费升级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是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首届粮食交易大会不仅吸引了近千家粮油企业参展,还组织举办了粮油供求形势分析研讨会、粮食电商创新发展交流会、粮油产业项目投资洽谈会等。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举办首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是促进粮食供需平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要“确保粮食,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拓宽交易渠道,优化购销方式,增强市场活力,推动构建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粮食保障体系。
截至8月19号,首届粮交会共成交各类粮油1807万吨。其中,线上成交581万吨,成交金额283亿元。另外,成交粮油加工机械511台(套),成交金额3亿元。会上成功签约粮食产业经济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141.8亿元。
粮食交易中心主任贾骞:今后,我们还将每年组织开展粮食交易大会,统筹线上线下资源、畅通粮食购销渠道、持续深入促进粮食产销合作、提高调控效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平衡,以此保障粮食,也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
在粮食交易大会举办的同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也在加速推进。目前,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已上线运行两年多,成交各类粮油2亿吨,成交金额3800多亿元。贾骞介绍,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粮食“去库存”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贾骞:2017年,交易平台共组织了交易会385场,成交各类粮油7820万吨,成交金额1365亿元。其中,成交临储玉米5640万吨,成交率达58.9%。今年1至8月份已经成交各类粮油8400万吨,成交金额1460亿元,超过了去年同期。
由此可见,互联网+粮食的模式已成为粮食产销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平台。贾骞表示,目前,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现在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政策性粮油竞价交易,未来将发展成既有政策性粮又有贸易粮、既有原粮又有成品粮,功能齐备、运转规范、可靠的交易平台。
贾骞:我们想重点建设升级交易平台,搭建信息平台,使平台形成粮油价格风向标;构建物流平台,通过我们平台解决粮食行业运输难问题;再一个是融资平台,为购销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