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同样是收获季节,不同地区的种粮农民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有的地方稻谷减产,却能做到减产不减收,而有的地方,丰收却遭遇“卖粮难”,一年忙到头挣不了几个钱。都是种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今天和您聊聊这个话题。
徐春晖:近年来,在粮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不时地听到农民反映种粮不赚钱、粮食不好卖,有农民反映,说当前除了一些产粮区的种粮大户因为规模较大还能赚到钱之外,大量的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到年底算一算账,根本挣不到什么钱。
种粮不赚钱原因有很多,有人说种粮成本高,粮食价格低,种粮食入不敷出;也有人说,粮食补贴太少等等。我认为这些原因都没错,但有些农民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对现代农业认识不足,还按原来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也同样导致了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对于容易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思路的农民来说,及时调整种植品种和方式来提高质量,并做好产后的相关服务,依靠科技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最后都有了回报。
今年的秋粮收购政策中,“四等、五等中晚稻不列入收购价收购范围”。从这一细节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信号,那就是:优质优价。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种植过程中,偏重于追求量,忽略了质的重要性,市场上的中高端粮食供给不足,低端粮食品种却太多。其实,各地农业部门不妨结合粮食市场购销情况,筛选“质优、价高、畅销”的粮食品种,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让农民通过价值链提升来实现增收。不妨在播种前为农民种田“开”,引导农民调优结构、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提高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
如何种植出高质量的粮食?我觉得有三个方面:良种、预防病虫害和化肥的选择。当然,由于一些地方农业基础不完善、技术不成熟,也给农户带来晒粮难、储粮难、售粮难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业内人士也指出,种粮实现好收益,做好产后服务同样重要。一方面,可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整合仓储设施资源,为农户提供粮食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减少农户存储粮食的损失;另一方面,粮食企业可以加强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订单收购、预约收购、上门收购等个性化服务,确保“有人管粮、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切实解决农民的卖粮难问题。
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我想,只有千方百计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愿意种粮,才能夯实粮食的基础;同时,还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提升粮食质量、真正做到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