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机械化、规模化农业,使其成为了农业强国,带来了全球大农产品出口国的称号。我国不少人都想学习美国的农业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地形复杂,连片土地规模小、面积小,所以并不适合模仿美国的农业道路。
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生产资料成本的增加,使用机械代替人工成为必然,所以,适度规模化、机械化,成为我们当前农业发展的方向。
为大力推进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工信部、农业部、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针对我国农机装备产品品种不全、品质不高、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共性技术研究基础薄弱、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等五大问题,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行动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机装备品种达到5000种左右;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50%左右;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较“十二五”提升50%以上;在重点主机产品、关键零部件领域分别形成2~3个知名品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
到2025年我国农机装备品种达到7000种左右;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行业领军企业;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
虽然政策上对农机给予极大支持,但农机的发展情况却并不乐观。
总体来看,我国在国际农机技术领域,目前还只是学徒的角色,更多的是“引进消化再吸收”。如现在市场上占多数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源于上个世纪引进的KCKY-6苏联6行玉米联合收获机。
我国生产的机械零部件质量参差不齐,质量好的价格高,价格适中的零件可靠性和质量太差。而农机产品不同于别的工业产品,农机产品的成本要尽量低,否则农民缺少购买资金,农机不能真正为农民所用。但以较低价格采购的发动机、齿轮、油缸等配件,质量肯定上不去,寿命短、可靠性差、精度低。即使我们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农机,也不能生产出跟他们一样的机器。国内农业机械的研发力量太薄弱,除了少数几个佼佼者,很少有厂家能有自己的技术积淀。
近两年的农机市场行情,整体来说下滑趋势明显,尤其是拖拉机和收获机,一方面是市场趋于饱和,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对于前几年大马力轮拖厂家“百花齐放”来说已经到了淘汰阶段,现在的农机市场“鱼龙混杂”,各家企业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跟着补贴政策走,哪个产品补贴高,就出哪个产品,抢占市场和补贴,忽视了机械制造行业比较薄弱的现实。
中国是农业大国,加之政策扶持,农业机械的前景一定是颇为可观的,但是这样的前景需要发展时间。阵痛期到来,市场资源重新整合,技术革新、设备升级、创业潮、倒闭潮,既是机遇又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