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发人深省!罗锡文院士:养殖业机械化研究在高校是空白

   2019-05-15 中国农机化导报14220

“全程”与“”

 

对于中国的农业机械现代化进程来说,2004年是一个需要被记住的日子。

 

当年6月,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中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同年,中央财政开始实施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至2015年,该项补贴已经达到了2364亿元。

 

“至2017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66.24%。”发言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说。

 

对于这一数字,汪懋华其实是觉得有“问题”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我将其称作‘1.0版本’。在这一版本下,我们并不关注育种环节的机械化,不关注储藏环节的机械化,只关注耕种收的机械化。我们的指标似乎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耕种收的数字。”汪懋华说。

 

采访中,他表示,农业机械化未来的发展要朝向“全程机械化”,其中的“全程”指的便是关注农作物从育种到采后加工储藏的全链条机械化。

 

如果说“全程”机械化关注的是农作物生产的纵向链条,那么“机械化”则直指目前我国在农作物机械化生产中,作物品种不平衡的问题。

 

“机械化方面,小麦已经超过90%,而蔬菜机械化中的移栽、收获方面还基本上要靠人工,蔬菜机械化水平也只有25%左右,人工成本占用了整个生产成本的50%。”发言中,毛罕平用这样一组数字,以点带面地说明了我国农作物机械化程度的不均衡。
 


对此,罗锡文表示,未来农业的机械化,首先是产业的机械化,即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发展。同时,还包括第二产业的机械化,即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

 

“通过对上农业发达的观察,我们会得出一个规律——当一个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养殖业就一定会超过种植业,荷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罗锡文说,这就需要我们大幅度提高养殖业的机械化水平。

 

“但请问,我们国内有多少高校在研究养殖业的机械化呢?

 

对此,他自己的回答是:“几乎没有。”


智能制造为农机智能化“打前哨”

 

当我们完成了农业的“全程机械化”后,汪懋华觉得,下一步就要重点加强信息化的深入,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从而达到农业机械的智慧化,以及最终的智能化。

 

需要强调的是,在采访中,包括汪懋华在内的很多专家都认为,农业的机械化与智能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而是要在机械化的过程中,逐步加入智能化元素。正如罗锡文所指出的,“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

 

既然对于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来说,智能化还有些遥远,那么,有没有目前需要做的“前哨性工作”呢?

 

汪懋华将这一问题的答案定为制造业的智能制造。

 

“要实现农业装备的智能化,首先要实现相关制造业的智能化。只有我们的农机制造能力提高了,制造精度提上去了,我们才能安心推动农机领域的智能化。”他说。

 

毛罕平也认为,对于农机装备的发展而言,“大工业”的力量十分重要。

 

“要借助大工业技术解决农机基础材料问题。”他说,农机材料的复合性能要求较高,但各种极限工况都远低于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和航空航天等大工业材料的相关极限参数。因此,应该借助于大工业相关技术,针对实际工况进行定向研发,来提高农机耐磨延寿、轻量化方面的功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巡视员钱明华则表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工信部将着重推动的一项工作,便是推进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优化农业机械装备产业结构,加强农机装备产业链上下游、零部件和整机企业协同攻关和深度对接。

 

2018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要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高质升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农机装备的转型升级,肯定是要涉及智能化的。”罗锡文说,当前,“十三五”规划已近尾声,他建议有关部门在“十四五”重大研发项目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一些适用于现阶段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比如前面提到的高压共轨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导航等,都可以作为未来的重大研究方向,对于农业装备智能化的趋势,我们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罗锡文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