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突破!小麦有了杂交品种 ——京麦9号京津冀联合示范观摩会侧记

   2019-06-25 中国农业新闻网7020
核心提示:小麦是全种植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粮食作物,几乎所有文明都和小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楼兰遗址发现的碳化麦粒,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小麦都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为赵昌平在田间查看京麦9号小麦品种长势。本报记者王澎文/图

 

小麦是全种植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粮食作物,几乎所有文明都和小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楼兰遗址发现的碳化麦粒,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小麦都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芒种时节,天津市宝坻区骆家庄村种植户张德的麦子已经临近成熟。来自山东、河北、天津等地的200多位种植大户和种子经销商齐聚田间地头,有的在交流着自家麦子的长势、探讨着今年的收成,有的查看田中麦粒的饱满程度或拔起一颗麦子查看根系。

 

天上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却丝毫没有影响第二代强优势杂交小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京麦9号京津冀联合示范观摩会的火热。

 

适宜轻简化栽培,盐碱地上表现更好

 

农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从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到杂交蔬菜不断发展,在上世纪,更是掀起了一轮农业产业的绿色革命。“但很遗憾,这次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革命小麦没在其列,拖了后腿。”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在观摩现场坦言,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的成功选育和产业化推广,为粮食产量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一个世纪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一直是一个性难题,各国科学家都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直到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中国科研团队,基于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首次发现,和其不育机制、恢复性与强优势规律、异交生物学等科学理论的探索与揭示,攻克了育性恢复、制种、优势组合三大技术瓶颈,创建二系杂交小麦育种体系,这一性难题的解决才迎来曙光。

 

目前,杂交小麦虽然比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的产业化推广晚了很多年,但它的潜力却不容小觑。

 

赵昌平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2018年产量数据为例,在经受了晚播至霜降节气、冬季严寒低温至零下20℃、春季气温剧烈波动、全生育期几乎无有效降雨等各种不利条件的考验,在采用播种量仅为常规小麦50-70%、全生育期仅灌水1-2次的苛刻种植管理方式下,京津冀京麦9号20个示范区平均亩产仍达到1100斤以上,增产幅度达15-20%。

 

“气候、灌溉等条件越苛刻,杂交小麦的表现就越突出,在高产田上是如此,到了盐碱地上就更加明显。”赵昌平介绍,“在一些盐碱地上,杂交小麦甚至能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超过50%。”

 

据统计,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盐碱地面积达1000余万亩之多,因此既要抗盐碱、又要节水、还要兼顾稳产高收益的小麦绿色种植,是该区域粮食生产突破的关键与核心。此次观摩会上所展示的京麦9号,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培育的第二代强优势杂交小麦品种,具有突出的大穗和高粒重优势,产量潜力可达每亩800公斤,尤其在盐碱、旱作等中低产区具有更加突出的稳产增产抗逆优势。

 

在过去的5年里,杂交小麦在津冀大地上扎根发芽,凭借突出的稳产抗逆优势为京津冀绿色农业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初步估算,按杂交小麦在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盐碱地应用300万亩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灌溉水1.5亿立方米,增产小麦约15万吨。

 
标签: 杂交小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