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前,新中国生产的台履带式拖拉机披着红绸,在欢天喜地的人群护送下,从拖拉机制造厂隆隆开出。从此,一个响亮的名字——“东方红”,成为共和国农机发展史上的丰碑,也成为中国人自强不息的集体记忆与情怀。
6月20日,记者来到洛阳,走进东方红农耕博物馆,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一辆辆极具时代特色的农机,看到了一部中国一拖的成长史,也重温了那段众志成城、艰苦创业的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农用机械的严重短缺,呼唤产生了建设中国个拖拉机生产基地的宏伟蓝图。作为中国机械工业、农机工业的“长子”和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建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1955年10月1日,中国一拖破土奠基,洛阳有7万人参加了隆重的厂房开工典礼。为了共同的梦想,新中国的英才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洛阳。他们中有留学归国的专家,有各地知名的技术人员,有从上海、沈阳等一些老厂调来的熟练工人,也有农民、干部、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等。今年90岁高龄的一拖原副总工程师张文恺就是其中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1958年1月主动申请从北京调到一拖工作。他说,想为中国农机工业发展出份力,是他最朴素的初心。
为了尽快建好厂房,干部职工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专家、技术员们吃住在厂里……功夫不负有心人,1958年6月20日,铸铁车间冲天炉熔化出炉铁水;7月5日,生产出批锻件;7月8日,生产出台燃油泵;7月13日,台柴油发动机问世;7月20日,中国首台自主生产的履带式拖拉机问世。
1959年11月1日,受周恩来总理委托,谭震林副总理参加了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制造厂落成典礼。剪断红色绸带后,他向世人宣布:中国农民早已盼望“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伟大时代开始到来了。据有关部门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东方红”拖拉机完成了中国60%以上机耕地的耕作,为中国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的中国一拖已成为一个以生产拖拉机为主,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从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到无人驾驶拖拉机,再到4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等,“东方红”不仅成为中国响当当的农机品牌,而且在上100多个打响名号。
回顾一拖的成长,张文恺说:“‘东方红’不仅是一个品牌,更代表一种朝着目标执着前行,面对困难坚守使命的精神力量。”展望一拖的未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黎晓煜说:“建设企业,打造品牌,中国一拖必将在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振兴与转型升级中书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