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央视采访袁隆平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记者问袁老是否担心再现吃不饱饭的场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说完这句话,即将90岁的袁隆平老人,长舒了一口气。
为了让更多的人吃饱饭,袁隆平依然为梦想而忙碌!为了保障粮食,端牢中国饭碗,中储粮人在努力前行!
中国有句古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但是粮食作为一个战略主题永不褪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参观中储粮集团展厅
在互联网普及,信息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粮食储备调控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仓储设施条件得到跨越式发展,绿色储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已成为维护粮食的“压舱石”。
智能粮仓的“千里眼”:粮情细微变化明察秋毫
中储粮突出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储粮全覆盖,引领粮食仓储行业向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截至2017年底,实现对全系统980家直属库和分库的智能化建设全覆盖。“数万个监控探头,加上数百万个粮情传感器,构成了的粮食物联网。”中储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许高峰向记者介绍。通过智能化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就能在公司总部通过电脑,无死角地的了解各地直属库,无论是库区作业,还是仓内粮情,都能通过高清探头一目了然。通过布设在粮堆中的传感器,每栋仓房的粮食温度、湿度可以被实时采集、分析、预警。
智能化粮库在线监测系统下看到的嫩江直属库大豆仓
“看,这是嫩江直属库的大豆仓,通过拉近摄像头,大豆有鸡蛋那么大,连蚂蚁经过都能看得清。”中储粮集团公司统计与信息化部系统运维处副处长苟有来向记者展示智能化粮库在线监测系统的强大功能和监测效果。
苟有来告诉记者,粮情监测系统以温湿度传感器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粮情变化趋势进行智能预警;智能出入库系统采用“一卡通”全流程管理和物联网设备,严把粮食入库关和出库关;粮食数量监测系统以监控视频为载体,可以直观地察看仓内粮食情况,24小时无盲点监测粮面变化情况并自动进行影像资料留存。
科技储粮:绿色循环技术让粮食安然度夏
粮食储存的难题在于控制温度。为了解决好控温的难题,中储粮自主研发了氮气气调技术和内环流控温技术。氮气气调技术是向粮堆充入高纯度氮气,制造缺氧环境,达到杀虫和抑制霉菌效果,同时能够限度保持粮食的储藏品质,实现保鲜、保持营养。北方地区主要是通过内环流控温技术,冬季利用轴流风机分阶段通风蓄冷,夏季利用环流风机通过保温管道,将粮堆内冷空气循环送到仓内空间,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温,实现低温储粮。
“以前人工开仓通风需要40分钟,现在坐在办公室,1分钟之内就可以操控20余个大型粮仓。”在中央储备粮涿州直属库监控大厅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通风技术,在电脑上几步简单操作,窗外不远处粮仓外墙上通风窗缓缓打开,通风设备自动启动,整个操作过程迅速而便捷。
中储粮涿州直属库小麦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