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前的今天,1958年7月20日,位于洛阳的拖拉机制造厂门口,台“东方红”拖拉机开出厂门。洛阳万人空巷,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中国结束不能制造拖拉机的历史。东方红拖拉机出厂的消息很快传遍,让它成为当时当之无愧的“网红”。
1959年的珍贵影像——《拖拉机制造厂》
在那段激情岁月里,东方红拖拉机完成60%以上机耕地的作业,“东方红”成为中国农民心目中农业机械化的象征。
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往昔……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当初36名老八路脱下军装、换上工装,意气风发的样子,我们这些后辈无缘亲眼见到,但他们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却让我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富三代’。”
说这段话的人叫杨帆,中国一拖配件仓储的负责人。
2003年大学毕业后,本来准备和同学一起开赴“北上广”的他,在父亲反复鼓动下,最终选择到中国一拖应聘,并且一干就是十多年。
不过,要说起让杨帆真正稳下心神、扎根这里的“初心”,还要从爷爷说起,从他小时候常听爷爷讲起的故事说起。
杨帆的爷爷杨一川,是一位老革命,早年参加八路军,打击日寇侵略,解放战争胜利前夕随大军南下,在河南南阳转入地方建设。
杨一川告诉孩子们,参与筹建新中国座拖拉机制造厂的批人中,有刚刚告别战场不久的36名老八路,他们中有的还未卸下腰上的“盒子炮”,就带着一身硝烟味,匆匆赶往洛阳。
1953年,后来的农机部部长,当时任南阳地委书记的杨立功,奉命带领一批干部,前往洛阳筹备建设拖拉机制造厂。29岁的杨一川就是其中一员,当时他的职务是南阳地委地直机关党委书记。
来到洛阳后,杨一川任一拖首任团委书记,参与了建设新中国座拖拉机制造厂的全过程。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当年连拖拉机都没见过的人们,在一片荒野上,用短短不到3年时间,硬生生建起一座“十里红拖城”。
那是一个艰苦创业的年代。设备简陋、原料不足、生活短缺……当时的建设者没有住房,挖的窑洞不够住,就天当被子地当床,有时候一觉醒来,竟发现不知何时掉进了墓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