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今日(5日)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二。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之初,粮食总产量为2000多亿斤。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农产品提价、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确保了粮食,吃不饱饭的问题彻底成为历史。
数据显示,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000亿斤,6年间登上两个千亿斤台阶,到1993年,粮食产量突破9000亿斤,用了9年时间,此后14年间分别于1996年、1998年和1999年三次达到10000亿斤,之后粮食产量有所波动,到2007年又重新站上10000亿斤的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一再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前期连续多年增产、起点较高的情况下,再上新台阶。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000亿斤大关,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3000亿斤,之后的几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2018年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比1949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2.6%。
此外,经济作物产量快速增长,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极大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渔业繁荣发展,水产品供应充裕。
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的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协调性明显增强。70年来,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当前,我国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各类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生产发展迅速,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规模扩大,种植业生产正在加快由单一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向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转变。
(责任编辑: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