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昌吉玛纳斯县的麦子熟了;7月中旬,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周边的麦子熟了;8月,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的麦子熟了,紧接着,青河县的麦子也熟了......
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马胡村的村民王兆林从事了十来年农机工作,对自己整理的“农机日历”早已是倒背如流。每年到了农机时节,他就会在心头平铺开这份“农机日历”,然后,和儿子一起从家里出发,前往麦子和玉米的产区。
靠着对农机时节的精准判断和农机技术的精湛使用,王兆林和儿子每年可以给家里带来数十万元的收入。若有人称他为“农机大户”,他会露出憨厚的笑容,表示默许。
十年前,家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把他推向了“农机大户”这个身份。那时,他一边要照顾病人的起居,一边要打理家里200多亩花豆。为了在田间的耕种收获期间节省人力,他和家人一商量,决定买个联合收割机。48万的费用,自家筹了10万,其余38万便是靠借款和贷款拼凑起来。
有了大型农机具,自家田地里的工作很快就忙完了。于是,他就开上联合收割机前往周边其他县市,甚至六七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每去一个地方,他就记住了这个地方的主要农作物,集中播种期和收获期,以及当地农业种植大户居住的片区。下一个年头,他就会在播种期和收获期到来的时候,赶到这些地方,并和各地的农业种植大户在电话里提前联系播种和收割的时间。仅用了三年时间,他就将购买联合收割机所花费的48万全部赚了回来。
这下,更坚定了他“吃”农机“这碗饭”的决心。事实上,通过这些年的摸索,他也看到,农机在春耕秋收期间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用当地农民的话来说:“现在,种也靠机器,收也靠机器”。如今,哈巴河县农作物生产已推行全程机械化,绿色新机具、新技术也在示范性推广,以期提高智慧农业发展水平。
正是因为看到了王兆林的农机致富经历,村子里又陆续增加了四五家农机大户。每年到了农忙时节,村子里的年轻人就会跟着这些农机大户,去更远的地方进行农机作业。一个月下来,这些年轻人可以赚到6000元左右的收入。一年当中,农机作业的时间为4到5个月,即可从中收入2.4万至3万元。
据初步统计,马胡村现已有20多名村民从事和农机有关的工作。王兆林口中的“农机日历”也就成了大家共同的“致富日历”。
据了解,为了保证为了保持农业机具的完好率和出勤率,稳定农机生产的收益,哈巴河县农机局组成农机检修服务队,每年定期开展“送技术下村、送服务下村、送下村”活动。同时,免费为农民群众检修保养农机具,指导培训农民群众农机维修保养、操作等实用技术知识,帮助新购机农民操作演示新机具并开展检验,确保了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