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清”不等于不说。7月24日,在河北省正定县召开的2019年农机流通信息工作会议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张华光有个关于农机市场形势的分析。至于张华光是说清了,还是没说清请自个儿掂量。而当下,对农机市场后市的看法,也不乏仁者见智。
张华光一般都用“三驾马车”开篇,就是政治经济学里讲的“投资、消费、出口”三个带动经济增长的要素。他认为,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比较严峻,投资增幅创新低、消费下滑、出口增幅下滑。再看农机市场表现,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创下历史新低,农机工业利润总额回稳,亏损面增大,农机出口方面则逐渐走出低谷。
虽然具体表述少了“一驾马车”,但大概意思是说,当下的农机市场“不太好”。张华光有个简单分析:“传统市场”低速常态化发展,犹如陷入泥潭,“新兴市场”崛起,犹如长夜中的点点星光,难以填补传统市场留下的巨大空间。不用问,传统市场应是指拖拉机、收割机等;新兴市场猜想是烘干机、畜牧机械等。换句话说,支撑农机市场的增长因素微不足道,压根儿是“杯水车薪”,你别指望它能下“泥潭”拉动增长。总之,农机市场整体处于结构性调整期。
那么,细分市场的表现如何呢?
首先,关于拖拉机市场分析。张华光的观点是,拖拉机刚性需求已基本丧失,市场进入存量时代。突出的特点有:,销量下降,增幅趋缓甚至负增长;第二;市场进入“淘汰赛”,竞争激烈加速洗牌;第三,终端颠覆性变化,群体成为新型购买主体;第四,需求结构调整,大型高端渐成市场主流;第五,区域差异增大;第六,使用功能、范围扩展,由单纯耕作向复式作业、田间管理、园艺作业等各个方面拓展。
但也有观点认为,在市场经过一番“去伪存真”后,拖拉机市场需求反而以刚性为主,或者说就剩下“刚需族”了。只不过,现阶段刚需释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常规作业的中低端市场,二是深松作业的高端市场。至于刚需能否“奔放”或“爆发”?这位专家回答“别等了”,因为拖拉机市场进入了细分时代,且细分还将继续。对企业来说,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舍得技术升级,与水平看齐,做好性价比文章;要么就做传统,提高服务水平。临了,他还补充了一句狠话“不敢危言耸听,这是个痛苦的过程,死掉的可能不止六成。”
第二,收割机的体量是农机市场的大头,历来关心走势者甚。张华光的判断是,收割机市场低迷或成常态,但大幅度下滑不太可能发生。大致原因有:刚性需求与政策驱动力明显减弱;粮价持续低迷;消费者投资效益呈边际递减趋势;农机补贴单台额度持续调减。之所以判断后市能止滑,是因为还有利好因素存在:一是市场已经持续低迷,下行空间越来越小;二是经济类收获机、畜牧收获机等市场份额逐年加大;三是大型、高端市场崛起,将延缓市场的下滑幅度;四是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服组织崛起,逐渐成为市场新型主体。总之,转型期收获机市场增幅趋缓已成常态,大起大落行将结束。年销量将保持在26万台左右,同比增幅在5%上下。
实际上,收割机也是农机市场里较有规律可循的产品,老话有“大年小年”之说,即三年一个小周期。但是,收割机市场更是受技术进步影响的产品。纵观其近15年的发展历程,曾有过半喂入和全喂入的争论,经历了喂入量提升向大型化发展的技术升级,玉米机曾经一枝独秀引领市场,刚经历了纵轴流技术,又见液压驱动行走技术切换,基本上五年完成一次技术革新,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过十年。直到2017年似乎是个转折点,一向神奇的“小规律”也不灵了,技术进步似乎没有文章可做了,收割机真正碰到了“天花板”。
一位在收割机行业深谙多年的资深人士提出了他的观点,收割机后市或将走向分化,观察市场看要两条线:一是品目线,或产品多功能化。如近年来花生收获机、葵花收获机、兼收小杂粮的多功能收获机、茎穗兼收玉米机的行情就很不错;又如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国农机化信息网平台上咨询花椒收获机、山药收获机、亚麻收获机、番茄收获机等产品信息不在少数。种种迹象表明,收获机械市场细分越来越细,这也是农机化向推进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