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粮食》白皮书,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的粮食自给能力、对粮食的影响和贡献、粮食支持政策、粮食市场开放等问题。
1996年,中国政府曾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关于“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
时隔23年,中国再次发表粮食白皮书释放了哪些新的信号?怎样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10月14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和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广积粮如何保障?
新闻链接:白皮书介绍粮食成就
2004年以来,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2019年粮食产量有望连续第五年超过1.3万亿斤;口粮实现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长了14%,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平均水平。
姜楠:中国有能力保障自己的吃饭问题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说中国目前粮食形势处于历史水平,含义是很丰富的,它包括了粮食供给充足、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竞争力不断提升等多重信息。
在这样的形势下,今天发布粮食白皮书的意义非常大,不仅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的粮食形势,概括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发展道路,也科学地评价了未来中国粮食的形势,更加系统地部署了中国粮食的发展战略,向国人和说明和宣告,中国的粮食形势是非常稳定的,中国是有能力保证自己的吃饭问题的。
马光远:中国养活自己是对的重大贡献
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过去很多年,国际上关于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不是只有一个两个人问,其实有很多人都在问,那个时候大家对中国粮食的担心非常多,但这样的担心已经得到了现实的有力回应。中国人一般遇到一个人会问“你吃了吗?”,为什么?吃很重要。但到今天,见面还这么问的现象应该说越来越少,说明什么?这个问题真的在走入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