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记者在乌鲁木齐市徕远宾馆见到了从北京载誉归来的金茂芳老人,满头银发的她上身穿着红色外套,下身穿黑色裤子,尽管已是86岁高龄,但她依然精神矍铄,身板硬朗。
“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9月2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金茂芳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领的亲切接见。
提及为团场建设所作的贡献,金茂芳告诉记者:“当年,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拖拉机,用青春和汗水与拖拉机一起拓荒,把荒漠戈壁变成万顷良田,在耕耘中收获幸福。”
兵团代女拖拉机手
金茂芳,兵团代女拖拉机手,是拓荒岁月里杰出的女性之一,也是我国第三套人民币1元纸币中“女拖拉机手”的原型之一。
1933年11月,金茂芳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成分不好,她被很多招工单位拒之门外。身边跟她年龄差不多的人都到火柴厂、纺织厂上班,唯有她还没有找到工作。
1952年5月,兵团在山东省招一批女兵。她高兴得一夜没合眼,天一亮就往县城跑,从小就崇拜军人的金茂芳时间报了名。父母得知后极力劝说她放弃,金茂芳坚定地说:“我必须参军,加入解放军队伍!”
尽管当时的金茂芳连新疆在哪里都不知道,路上要走多久也不知道,但为了自己的理想,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踏上西行的列车,成为新中国代女军垦战士。那一年,她19岁。
“刚到石河子时,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戈壁滩,走几公里都遇不到一个人,只有野兽。老兵们安慰我们说,现在好好干,以后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金茂芳摸了摸手中的荣誉证书说,茫茫戈壁和漫天黄沙没有吓倒她,她清楚自己为什么到这里来,因为这里不讲成分,可以让她为理想而奋斗。
1953年3月,金茂芳被分到机耕队开始跟车。当她哆嗦着手脚在原野上犁出犁时,也“犁”出了一个崭新的人生。一个地主的女儿也能开上拖拉机!感恩的同时,她一遍遍对自己说:“金茂芳你要好好干,否则你就对不起这身军装和这台拖拉机。”
至今,在金茂芳家客厅的一面墙上,还挂着一幅她年轻时的工作照,这是1952年她刚学拖拉机驾驶技术时拍摄的。
7年时间完成20年任务
1958年至1964年担任“莫特斯”机车组组长期间,金茂芳工作时间共计3.3万小时,完成了25.83万个标准亩,节约油料5万多公斤,机车越过6个大修期,节约费用8万多元。
“这辆拖拉机跟着我一年四季一天到晚连轴转,犁地、播种、施肥、运货……我们那时候就没歇过工,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金茂芳说,她曾创下一天播种120亩和7年时间完成20年任务的劳动纪录。
1956年,金茂芳被兵团评为“二级英雄模范”、兵团“12面红旗”之一。随后,她又多次被评为、自治区和兵团“劳动模范”。
说起当年的艰苦创业,很多细节,金茂芳仍然记忆犹新。
在零下45摄氏度的严冬中,因为机油太稠导致拖拉机熄火,金茂芳就脱去手套,用嘴对着管子吸油,用体温去暖化油器。结果,她嘴皮被粘在油管上,用劲一扯都是血。就这样,她还是坚持吸,直到发动机能正常启动。
“当时干活没有房子,就用几根树干搭一个小棚子,上面盖上帆布。一台拖拉机两个人黑白颠倒开,忙起来连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金茂芳说。
虽然金茂芳今年已86岁高龄,但她的女儿却说:“妈妈的眼睛比我的都好使,她每天呵护自己的眼睛,就像年轻时细心呵护拖拉机一样。”
金茂芳常说,“莫特斯”拖拉机是她的心头宝,她比心疼自己的孩子还心疼它。“拖拉机不能‘喝’碱水,必须要‘喝’好水。我每次都把水烧开放凉,给它加凉开水;拖拉机油要放48个小时左右才能用,不然会有杂质损坏机器……”
当时,兵团有8辆“莫特斯”拖拉机,只有金茂芳曾经驾驶的“莫特斯”拖拉机至今保存完整,并被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收藏,现为一级革命文物。
兵团精神代代传
1987年,金茂芳在八师石河子市石油公司(现兵团石油公司)退休。退休后的她学习书法,打拳、练剑,经常参加社区和学校组织的关心下一代活动,给大家讲述兵团历史,讲述她当年的劳动场景、生活经历。
2008年,兵团授予金茂芳“十大戈壁母亲”荣誉称号。2009年,金茂芳获得自治区首届“新疆十大杰出母亲”荣誉称号。
在众多荣誉面前,金茂芳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近年来,众多媒体对金茂芳进行了采访,有媒体误将她获得“兵团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写成获得“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金茂芳多次要求记者将此事澄清:“我并没有获得‘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不是我的就一定要说清楚,这样才对得起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
金茂芳说:“我老了,不能再为建设兵团出力,但我一定要发扬兵团精神,让孩子们常怀感恩之心,铭记为建设兵团奉献一生的军垦战士们,让兵团精神传承下去。”
“金奶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她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我们会更好地传承军垦文化、兵团精神。”石河子大学学生陈颖颖说。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金茂芳来新疆后悔吗?她连着说了两个不后悔。如今,她曾经奋斗过的戈壁滩上绿树成荫、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在戈壁荒原变绿洲的开发建设中,兵团有无数像金茂芳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用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动人篇章。(兵团日报记者秦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