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23家合作社抱团成联合社:同样一分田 这样种特别甜

   2019-11-20 浙江新闻6630
核心提示:“稻子都没黄,都是病虫害啊……”眼下正是晚稻收获的季节,乐清市城东街道梅湾村农户陈红林望着自家100多亩田,愁容满面,懊悔不已。他手里还拿着一份种植方案,是年初乐清市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他量身定制的。然而,陈红林却没有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种植。


乐清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员正在包装大米。

 

“稻子都没黄,都是病虫害啊……”眼下正是晚稻收获的季节,乐清市城东街道梅湾村农户陈红林望着自家100多亩田,愁容满面,懊悔不已。他手里还拿着一份种植方案,是年初乐清市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他量身定制的。然而,陈红林却没有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种植。

 

50公里外传来的消息,更让这位农民对联合社的种植方案另眼相看——虹桥镇埭下村农户卓灯球的连作晚稻攻关田亩产达856.62公斤,打破省农业吉尼斯纪录。陈红林清楚记得,当时,卓灯球和自己一样,也是上门讨教了联合社后拿到了一份个性化种植建议方案。此后卓灯球严格按照方案操作,最终获得了大丰收。

 

传统农户用经验种田,靠天吃饭。联合社把低小散的农户和合作社力量聚合起来,让农民用上“黑科技”“数据宝”,拓展了产业链。今年,联合社“三位一体”合作模式成功入选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名单,让农民们在同样一分田里找到了致富新路子。金穗联合社究竟是如何撑起农民钱袋子的?近日,记者走访乐清多地农户,找寻背后答案。

 

一个记账本算清抱团降成本的账

 

67岁的吴金碎已经种了40多年水稻,现在种着300亩田,去年平均亩产600公斤,在当地也算种粮大户。“可到了买农资时,腰板还是不够硬。”吴金碎无奈地说,去农资店,口水说尽也只有一点点折扣,怎么施肥,合不合适都得靠自己试,生产成本太高了。经验丰富的种粮大户尚且面临这些问题,更别提众多规模更小的其他社员。

 

以农户为主体的联合社深知其中利害,抱团降成本成了联合社成立后首要解决的问题。2014年9月,乐清市绿农水稻专业合作社等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起,以股份合作形式成立乐清市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采购开始前,联合社会召开社员大会,事先统计需求、采购统一结算,由联合社以电子商务招投标或“抱团式”直接与生产厂家、商家谈判采购,社员采购成本下降约20%。资金周转困难的农户还可以申请社内资金互助服务,先由联合社垫付,再在约定期限内付息还款。

 

在联合社的办公室里,按照年份存档着每一年的记账本,上面清清楚楚记录着当年每个社员农户购买各项农资产品可得的返还红利清单。联合社按照社员农资交易量利润的6成返还,4成按照股金比例留存方式,化地为农户降低成本。2015年以来,联合社每年采购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达1000万元,每年组织采购插秧机、烘干机、秧盘等农机约500万元。

 

早稻化肥返还2988元,晚稻化肥返还2880元,晚稻尿素返还180元,浸种药返还15元……吴金碎用计算器敲下每笔入账的金额,脸上乐开了花,他打算接下来将其它所需农资也都通过联合社统一采购。

 

算出来的数字已经让人振奋,然而这仅仅是省下的一小笔成本。“联合社的规模大,还能出现虹吸效应。”联合社秘书长赵宣楼说。如今,一到春耕备耕的时节,联合社的办公室里就会挤满前来推销的农资供应商。萧山化肥厂还根据联合社提供的乐清各地土样,专门定制研发了当地水稻专用肥,高匹配度增强了稻谷的饱满度,单位面积施肥量也锐减,高产更绿色。

 

“不够的农具别着急买,我们帮忙社内调剂;遇到没见过的虫害,我们会约请条件较好的社员为你做托管服务,指导生产环节……”赵宣楼还没说完,找上门来的吴金碎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了他的话,说:“现代种植太缺服务和指导了,我还需要成熟的新技术!”

 

一块试错田破解新技术难入的关

 

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办公楼背后,有一片田,和当地的农田不太一样:田不大,只有30多亩,田里的作物却良莠不齐。就连记者这个外行人也看出来,这片田种得不咋地。“这片田是我管的!”联合社负责人包碎云的这番话,让人大吃一惊。负责人难道只有这点本事?

 

看到记者的困惑,包碎云笑着说:“你看,同样的品种,相同的环境,施肥的比重按照从少到多排序,长得的不在两头,而在这里!说明肥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包碎云边说,边记录下的施肥比例。记者这才知道,原来这块地,是联合社专门为农户们开辟的一块试验田。

 

要想增收,精细化管理是关键;要想让农产品更有竞争力,不断用新品种、新技术来提高品质更是王道。这是包碎云多年总结的经验。他把自己的650亩田交给农户打理,自己则一头扎进了这一方“试错园”中,请农业专家带来新的种植技术,用定量定性的方法,进行科学种植实验。

 

以生产流程难度的育秧为例,联合社在统计分析每年社员的产量和效益时发现,部分社员育秧技术低、单个育秧成本高、秧苗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直接显现在了收成上。“要想收成好,解决育秧问题成为关键。”

 

有问题就找专家。在包碎云的手机里存满了各级农业局技术人员、水稻研究所专家的号码,只要农民种水稻遇到了问题,从耕地到施肥除虫、收割到加工的各个环节,只要一通电话,就能找到这一领域的专家询问解决方案。也正是在这些最常联系的人中,包碎云找到了破除育秧技术瓶颈的关键人物——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德峰。

 

朱德峰当时正在研究水稻机插秧温室叠盘暗出苗“1+N”育秧技术模式示范项目,与传统育秧模式不同,秧盘叠放在恒温恒湿的出苗室内催芽,出苗整齐后再分送到不同的育秧场地各自培育成秧。新型水稻育秧成本高出三分之一,培育效果能否达到试验的效果?面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包碎云提出先在试验田里尝试,待成功后再向全体社员推广。经过三年的实验,当去年朱德峰再次来到试验田看到成果后,频频点头赞许:这项叠盘暗出苗技术已经成为全省乃至水稻育秧的主推技术,从乐清早稻育秧来看,效果很好,可以进一步推广实施。

 
标签: 合作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