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与能源、金融是经济的重要方面,是的重要基础。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各方对粮食问题的担忧和高度关注。
我国国内关于粮食也是高频出现,高规格强调!
今年是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六保”:
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会议还强调:我国粮食有充分保障,要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夯实农业基础。
中央政治局会议是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重大问题的会议,由此可见“六保”的深重意义。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情况,并强调了中央“六保”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安排和考虑。
中央“六保”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重要部署落实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落实中央“六保”任务要求,农业农村部将统筹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进一步围绕保障粮食、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三农”补短板等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和超常规举措,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为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夺取粮食丰收。加强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抓好“一喷三防”,及时组织跨区机收,实现颗粒归仓,坚决打赢全年粮食丰收仗。着力恢复早稻生产,突出抓好东北春播,稳定夏播面积,强化病虫害防控和气象灾害防御,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二是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落实好养殖用地、环评、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年底生猪生产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继续抓好家禽、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副食品供给。
三是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恢复乡村休闲旅游业,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和规模,增加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加大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引导返乡留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扩大技能培训规模,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农民工返岗复工工作,拓宽农民多元增收渠道。
四是加快“三农”领域补短板。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强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重大现代化牵引性工程建设。组织各地加快储备建设一批投资额大、影响面广的大工程大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有效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国际粮食供应风险增加
针对农产品贸易形势,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表示,由于疫情,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农产品贸易也受到影响,进口增幅低于往年同期,出口降幅多年少见。其中,进口370.8亿美元,增长8.9%,进口增加比较多的是肉类和大豆。出口162.3亿美元,下降5.6%,受影响的是水产品,出口额为2012年以来同期,同比降幅达到18%。蔬菜、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也略有下降。
目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显现,要过三个坎儿:
一是国际需求萎缩。特别是餐饮、工厂、学校等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急剧下降,对农产品出口稳定市场、增加订单,非常不利。根据我们调查,3月份以来,不少农产品出口企业遭遇退单。
二是商贸往来受阻。全球主要的农产品、水产品展会几乎全部取消或推迟,近180个对人员出入境实施了限制,企业难以通过展会、现场考察等传统渠道拿到订单。
三是国际生产供应存在不确定性。现在全球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总体是宽裕的,但封国封城的隔离措施,以及一些限制出口,放大了市场波动和恐慌情绪,增加了国际供应风险。
综合研判,二季度的农产品贸易形势不乐观,进出口可能进一步分化,出口受影响会更大。农业农村部将密切关注全球农产品供求和市场形势,抓好稳外贸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创新贸易促进方式,推动进口多元化,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发挥农产品贸易对国内市场稳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4月以来相关部门高频聚焦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