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这是乡村振兴中急需破解的问题。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农民们把土地托管出去,只等秋收时节,迎接收获,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农二代”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
相比于父辈留守农村勤勤恳恳地耕田种地,中卫乡浍史村35岁的“农二代”李锁菊早就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活法。
“外卖点餐连做饭、洗碗都省去了,谁还愿意去种地呢?”李锁菊说,种一亩麦子需要忙活四五个月,刨去成本后纯收入三四百元,还不如自己在镇上饭店打工,一个星期就能赚这么多钱。
李锁菊的丈夫李长军在内蒙古当包工头,见多识广唯独不会种地。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他希望通过奋斗,融入精彩的城市。
农机手李玉林活跃在田间,给远程种地的农民们代劳农事。他驾驶自走式喷雾机进入农田,喷雾装置伸展喷雾架后宽幅达15米,可以均匀喷洒农药或液体肥,一台机器一天可以打药400亩,相当于40个人的工作效率 李虎威 摄
年轻的不想种地,年老体弱的种不了地。浍史村总共3400多人,常住人口1500多人,基本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出不去的”。73岁的马天云前几年动了一次大手术,基本干不了重活。舍不得把4.2亩地荒了,勉强上地播种后,便不管不问,靠天吃饭。
愿意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根本原因在于粮食种植效益低,与农民致富愿望不符。”翼城县农业农村局经服站站长张子峰说。
足不出户下订单,请来“保姆”把地种
眼下正是农民最忙的春耕时节,但李锁菊很悠闲。躺在炕上往手机里输入地理坐标,再微信支付140元,很快就有附近的农机操作手接单,赶到李锁菊的4亩农田里打药除草。
这种类似“点外卖”的操作背后,是农业生产托管,农民只需要在手机App上下订单或电话预约,就会有职业农民上门干活,耕种防收等农活不再需要自己动手。
翼城县政府建立了管理调度平台,全县600余台农机、200架植保无人机全部安装GPS数据传感器,耕地角度、耕地深度、达标面积等各项卫星监测数据一目了然,既规范农机市场,也保证农业生产 李虎威 摄
农业生产托管既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又因为统一经营降低了种地成本。托管机构被农民们叫做“田保姆”,负责种子供应、耕地、播种、施肥、打药、收获、销售等全过程。卖粮后,从售粮收入中扣除托管费用,剩余归农户自己。